分享

法句经【白话译文】(20)·爱身品

 木桩指路 2016-12-23
法句经【白话译文】(20)·爱身品
  二十、爱身品
  原典
  爱身品第二十有三章
  爱身品者,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
  自爱身者,慎护所守,希望欲①解,学正不寐②。㈠
  身骂第一,常自勉学,树乃诲人,不倦③则智。 ㈡
  学先自正,然後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㈢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四)
  本我④所造,後我自受;为恶自更,如钢钻珠。 (五)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㈥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 (七)
  如⑤真人教,以道法⑥身;愚者病之⑦,见面为恶;行恶得恶,如种苦种。 (八)
  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务须熟⑧,彼不自代,习善得善,亦如种甜。 (九)
  自利利人,益而不费⑨;欲知利身,戒闻为最。(十)
  如有自爱,欲生天上;敬乐闻法,当念佛教。(十一)
  凡用⑩必豫虑,勿以损所务⑾;如是意日修,事务不失时。(十二)
  夫治事之士,能至终成利。真见身应行⑿,如是得所欲。(十三)
  注释
  ①希望欲:各种空想非份而又不正当之欲求。
  ②寐:本意是睡著了。此处意指糊涂、不明白。  
  ③不倦:不厌倦、不停止。
  ④本我:即过去世的(神识)之我;後我,即堕入轮回中的世俗之我。
  ⑤如:像某某一样,按照某某样子。
  ⑥法:规范。
  ⑦病之:以之为病。病,为难、忧虑、困苦。
  ⑧熟:时机成熟。
  ⑨费:破费、浪费、减少。
  ⑩用:有所为。
  ⑾损所务:对本应致力去干的有所妨碍。
  ⑿应行:应该确实去实践力行。
  译文
  爱身品的大意是讲(人)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佛法,(其原因)是(学习佛法)最终对自己有益,灭除罪苦带来福报。
  自己爱护生命的人,谨慎护守自己的(信念):希求渴望解脱(诸种)欲望(纠缠),学习正等(之法)就不会陷入昏昧。 ㈠
  (自我)生命(的存在)为第一要义,应该常常自我勉励学习(佛法):所谓(获)利乃是教诲别人,(诲人不倦)便可称智。(二)
  学习(佛法)首先端正自我(言行),然後才能端正他人(言行):调顺身(心)进入慧境,必然迁化变成上德之人。 ㈢
  自身都不能得到益处,怎么能将益处施给他人?心(意)调顺(得当)身体归入正端,什么心愿不能实现?(四)
  前世之我造罪福,後世之我受果报;作恶如能知改悔,犹如金刚穿明珠。(五)
  人们若不持守戒律,滋滋蔓蔓犹如藤蔓(到处攀缘):放纵情感极骋所欲,罪恶之行日益增加。 ㈥
  罪恶之行危及自身,愚合之人以为易於实践而毫无顾忌:善(德之行)最能安定身心,愚阁之人以为难於实践(而畏难不前)。(七)
  按照真人教诲去做,运用大道来规约身(心):愚阁之人以此为难加以指责,见此之行以为恶(行):行使恶(行)必得恶报,犹如种下苦涩之种(必得苦果)。(八)
  作恶自然遭受罪行,行善自然享有福报:也要待到盂釜巳各自成熟之时,它们之间不会互相取代(行恶得善,行善得恶):实践善德必得善报,也如种下甘甜种子(必享甘甜之果)。(九)
  自利其身又利他人,获得好处又不损灭,要想知道如何利身,(守)戒(多)闻是最好方法。(十)
  假如有人自爱其身,并想(来世)生於天界之上:(应当)敬守佛法乐闻佛法,应当思念佛之敦诲。 (十一)
  凡有所为必须事先有所准备思虑,切勿损害本来应该要做之事;能够做到这样便可?心)意日修(精诚),(所为)之事就不会错失时机。
(十二)
  那些致力於事业之人,善始善终者能够获得益处:真见(已明)应该身体力行,能够这样一定能够得其所愿。(十三)
附录:南传法句经 第廿 道品(十七偈)
原典
  第廿 道品(Magga Vagga)
  273、
  诸道八支胜(八正道),诸谛四句胜(四圣谛),
  诸法离欲胜(涅槃),两足具眼胜(佛具肉眼、天眼、慧眼、佛眼、一切智眼五眼)。
  274、
  此乃唯一道,清净诸知见。
  顺此正道行,魔王为惑乱。
  275、
  奉修此正道,能尽于诸苦。
  已知拔欲箭,故我说此道。
  276、
  汝等应自勤,如来唯导师,
  入道禅修者,解脱魔系缚。
  277、
  诸行皆无常,以慧观照时,
  心厌离于苦(五蕴苦),此道达清净。
  278、
  诸行皆是苦,以慧观照时,
  心厌离于苦,此道达清净。
  279、
  诸法(五蕴khandha)皆无我,以慧观照时,
  心厌离于苦,此道达清净。(277,278,279三偈合诵)
  280、
  应勤时不勤,青壮陷怠惰,
  意沉心薄弱,怠惰不得道。
  281、
  慎言善御心,不以身行恶,
  清净三业者,得圣所证道。
  282、
  由禅观(Yoga瑜珈)生慧,无禅观无慧,
  明了其得失(繁荣不繁荣,幸或不幸),勤修增上慧。
  283、
  当伐欲丛林(Vana欲望),莫伤及真树,
  怖畏欲林除,比丘无欲林(Nibbana无欲)。
  284、
  不除细欲丛,男女欲犹系,
  淫欲最难离,如乳犊恋母。
  285、
  断除心欲贪,如摘秋百合,
  勤修寂静道,善逝(Sugata即佛陀)涅槃境。
  286、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
  愚者当盘想,不觉死神到(Antaraya障难)。
  287、
  执子女与畜,心为爱染著,
  死神攫捉去,洪流卷睡村。
  288、
  非子能救济,非父或亲戚,
  若为死所牵,亲族莫能济。
  289、
  智者明此理,守持于净戒,
  疾速除诸障,直达涅槃境。(288,289两偈合诵)
译文
  273·于诸道之中,八圣道最胜;于诸谛之中,四圣谛最胜;于诸法之中,离欲(即涅槃)最胜;于诸二足(人类)之中,一切知者最胜。
  274·这是唯一的道路,再无其他知见清净之道。实践此道能令魔王迷惑。
  275·实践此道,你将能灭苦。在亲自知见这能拔除烦恼之刺的道路后,我对你们宣说此道。
  276·你必须自己努力,如来只能指示道路。修禅者得以解脱魔王的束缚。(注:一切知者与如来都是佛陀的名称。)
  277·诸行无常。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即五蕴)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
  278·诸行是苦。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即五蕴)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
  279·诸法无我。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即五蕴)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注:在此,智慧是指观智。诸行是指一切有为法。诸法则包括一切有为法、概念法与无为法,即涅槃。于此,不能说‘诸法无常’或‘诸法是苦’,因为概念法与无为法都不是‘无常’,也不是‘苦’的。)
  280·懒人当勤时不努力,虽年青力壮却怠惰,意志薄弱及心散乱,无法以慧体证道智。
  281·慎言、摄心、亦不以身造恶。且让他清净此三业,及赢获圣者觉悟之道。
  282·智慧生于禅修之中,无禅修智慧即退失;知晓此二得失之道,且实践以令慧增长。
  283·诸比丘,且砍掉(欲)林而非真树;怖畏自欲林而生。砍掉欲林与欲丛,以达到无(欲)林。
  284·只要男子对女子的情欲还有些少未断除,他的心即还是受到束缚,如同小牛离不开母牛。
  285·且断除自己的贪,如以手拔掉秋莲。善逝已说示涅槃,且培育寂静之道。(注:善逝也是佛陀的名称。)
  286·愚人心想:‘雨季时我住在这里,冬天和夏天时我也住在这里。’却觉察不到(就快要死的)危险。
  287·宠爱孩子与家畜者,其心执著于欲乐。他被死神捉走,如洪水冲掉沉睡中之村。
  288·儿子、父母或亲戚都不能保护被死神捕捉之人。的确无亲族能给予保护。
  289·明了这一点,持守戒律的智者应迅速地清除趣向涅槃之道的阻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