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案——刘渡舟医案:腰痛

 昵称32241333 2016-12-23

刘渡舟教授(1917—2001),辽宁省营口市人。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强调六经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提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临床辨证善抓主证,并擅长用经方治病。他从事中医教育工作近半个世纪,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杰出的中医教育家,是国家教委首批核准的中医教授,也是我国首批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从事中医教育30多年,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大批各层次的中医人才,他在教学、临证之余,笔耕不辍,著述颇丰,编写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撰写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腰脊旁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素问》载:“腰者,肾之府,摇转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并根据经络的循行,阐述了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以及奇经八脉为病所出现的腰痛病症,介绍了针灸的治疗。《金匮要略》中云:“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腹中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诸病源候论》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丹溪心法》言:“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伤,有痰积”。《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总结历代医家对腰痛的认识,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使腰痛的辩证更加系统。《证治汇补·腰痛》中指出:“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舒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气血。”外感腰痛的发病机理为: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内伤腰痛的发病机理为: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治疗上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宜祛邪通络;外伤腰痛属实,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内伤腰痛多为虚,宜补肾固本,兼顾肝脾;虚实夹杂着,辨清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迟某 男,50岁。

其病为腰腿、两足痠痛,恶寒怕冷,行路则觉两腿发沉。切其脉沉缓无力,视其舌硕大,苔则白滑。沉为阴脉,属少阴阳气虚也;缓为湿脉,属太阴脾阳不振也。本证为《金匮》所述肾著之病,为疏:

茯苓30克, 白术15克, 干姜14克, 炙甘草10克。

此方服至十二剂,则两足变热,恶寒怕冷与行路酸沉,疼痛之证皆愈。

按:本案腰痛腿沉怕冷,与肾着病相符。《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本病病因为脾阳不运,寒湿痹着于腰部所致,其病变部位并不在肾之本脏,而在肾之外府,临床以腰以下寒冷疼痛为特点。所以在治疗上不必温肾以祛寒,而应燠土以胜水。本方重用干姜配甘草以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健脾除湿。待脾健湿去寒解,经脉畅通,肾府不受寒湿所侵,则诸症自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