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清末民初汉族传统服饰中的特色装饰艺术赏析——妙笔生花话彩绘

 掌染草2012 2016-12-23

绘,又称“缋”,传统服饰设彩工艺,指在衣物上描画或刺绣图文。绘绣二事,古时统言设色之工。《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服装中就有用画笔描绘花纹的实例,1975年福建宋墓出土文物中也有大量描绘花纹的衣边。【1】古人使用的颜料多以矿物质、植物材料与粘合剂混合后制成,其附着能力不及印染或刺绣的纹饰牢固,易随时间流逝及磨损而脱落,故通常要选用如绸缎、棉布类平服、光滑、易着色固色的面料做底。在装饰位置上,衣身大面积装饰较少,边缘小面积装饰居多。除服饰边饰外,彩绘工艺也常用于民间荷包、门帘等饰品的装饰。

馆藏编号MFB001928清末汉族紫色榨蚕丝彩绘袖边女棉袄,其袖口背面黑棉布镶边上的花鸟纹样即是用笔彩绘而成。纹样中两只练鹊于树枝上相互探望,练鹊的上下绘黄色菊花纹三组:绿叶枝脉用墨绿色单色绘制;花卉用黄、紫、蓝色层叠铺就;禽鸟用黄粉色铺底,浅绿、浅粉、浅黄色渐变晕染,黑色点睛并勾画出翅膀、尾部的轮廓和肌理,非常生动。彩绘所用颜料细腻均匀,色彩层次干净分明,线条圆润流畅,笔触精致有力。精巧、细致、明亮的袖口彩绘装饰与衣身面料的粗犷、质朴、沉稳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绘制者深厚的绘画功底。

正视图

背视图

袖口细节

彩绘纹饰

彩绘纹饰细节一

彩绘纹饰细节二


纹饰微距

馆藏编号MFB009212清末汉族浅青色提花绸彩绘袖边女单袄,其袖口蓝色缎料上的彩绘纹样为花卉禽鸟纹:仙鹤被视为羽族之长,有“一品鸟”之称,亦为长寿的象征;蝙蝠谐音“福”,与鹤纹组合有“福寿”之意;兰花造型清雅,香气幽远,菊花则因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以素雅坚贞的傲骨形象深得人们喜爱。多种吉祥纹样组合到一起,亦有“福寿久居”的美好含义。彩绘纹样设色以绿、白、黄、红、紫为主,枝脉茎叶直接采用绿色颜料勾勒描绘,菊花、禽鸟、奇石纹以亮白色颜料打底,红、黄色颜料点缀细节,笔触流畅细腻,表现仙鹤、蝙蝠、鹊鸟等动物神态生动自然,兰花纹样亦与衣身面料上的芝兰纹协调呼应,纹样布局十分考究。

正视图

背视图

袖口细节

彩绘纹饰

彩绘纹饰细节一

彩绘饰细节二

彩绘纹饰细节三

纹饰微距

馆藏编号MFB000544清末汉族深毛蓝色柞蚕丝彩绘绣边女袄,其袖口棕色棉布上的水禽花卉纹样似为印染与彩绘的结合。水禽应为鸳鸯或水鸭,成对在水中嬉戏;花卉似菊花,花瓣层层绽放;花丛上蝴蝶翩翩,画面充满生气。因棕色底布颜色较深,推测其绘制纹样时用亮白色颜料统一印出纹样的轮廓,后在其上复印绿色枝叶茎脉,彩绘点缀紫、蓝色花瓣及动物纹羽等,既丰富了色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又强化了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

正视图

背视图

袖口细节

袖口细节

彩绘纹饰

彩绘纹饰细节一


彩绘纹饰细节二

纹饰微距

这三件服饰袖口上的彩绘边饰,其纹样所用颜料均浓稠、厚重,色彩覆盖力强,绘制手法上多通过不同颜色的层叠来增加色彩的丰富性。纹样的表现方式上也多以线条勾勒为主,小面积平涂块面为辅。纹样题材为花卉禽鸟纹,以竖向分段小景的形式呈现,与服饰本身所呈现的典雅、大方的气质十分相符。

馆藏编号MFB009102汉族清末民初油布彩绘童子戏鸟纹学童包、MFB009101油布彩绘荷花纹学童包两包体正背两面的装饰纹样均由彩绘工艺完成。相较于前面三件服饰上的彩绘纹样来看,这两件童包上的纹样设色更轻薄、通透,纹样的造型更质朴饱满,绘制方式上线面结合变化多样,色彩晕染也更为细腻。推测是因为童包底布为白色细棉布,其面料光滑易绘,而白底更容易显色的原因。因为装饰主体为单件小饰品,纹样题材的选用及组合上也更灵活多样。

油布彩绘童子戏鸟纹学童包正视图

打开图

彩绘纹饰细节一

彩绘纹饰细节二

彩绘纹饰细节三

纹饰微距

油布彩绘荷花纹学童包正视图

打开图

彩绘纹饰细节一

彩绘纹饰细节二

彩绘纹饰细节三

纹饰微距一

纹饰微距二



注释:

【1】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P652.

 

参考文献:

【1】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2】刘正,高春明,袁杰英.《中国织绣服饰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