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复嘟嘟博物馆】康熙:朕想听虫鸣,你们看着办!

 天宇楼33 2016-12-23


康熙爷的冬日念想

隆冬时节 寸草不生 朕好想念那夏日的虫鸣……



在无法纪录声音的古代,

在北方漫长寒冷的冬季,

树叶凋零,北风呼啸之时,

想倾听夏虫之鸣是一个奢望。

这奢望,在皇帝身上也顺理成章。

皇帝高高在上,吃穿住行,都有宦官操心,

出行时黄沙铺地,鸣锣开道,

百姓均须回避,何况虫焉?

为防刺客,紫禁城内除御花园等地均不栽树,

太和殿前,寸草不生,

哪来虫鸣?



 

当年康熙皇帝在他一言九鼎的地方住得不爽,

一国之君,想要保住江山,必须事必躬亲,

思想上一刻也不能放松。

谁让你一个人说了算呢?!)

他时刻期望摆脱精神重压,

期望倾听自然之声!



万岁爷 奴才有办法!

神器在手 冬养夏虫不是梦

 

老百姓有倾听夏虫之鸣的奢望过分,

皇帝有就不算过分。

于是,

一种叫做蝈蝈葫芦的神奇匏器随之诞生。

既然叫做葫芦,

这种匏器的原型也就是常见的葫芦,

只不过形状不同而已。



清代 官模子双蕙图蝈蝈葫芦 


将硬木事先雕成阴模,

按一定法则组装在葫芦幼果上,

强迫它长成有模有样的形状,称之为范。

葫芦范在模中畸形发展,失败多于成功。

一个模一年只有一次展示身手的机会,

失败了就来年再战!



 

入冬以后,

宫廷中有人分(音奋,即饲养)蝈蝈,

七七四十九天,脱壳七层,夜不能寐,

将小若黍米的卵培育成成虫,

装入葫芦中,揣在怀里,任大雪纷飞,

蝈蝈在人为的环境中无忧无虑,

振动双翅,发出悦耳鸣声。



 

皇上在蝈蝈的叫声中心理暂时得到了安慰,

安稳入眠,

这种追求逐渐演化成一种时尚。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冬养夏虫,鸣声,重在感受生命的活力。

据说工匠能使蝈蝈在不同葫芦中发出

宫、商、角、徵、羽五音,

用于取悦皇帝。



 

此后,清朝的能工巧匠们

又发明了蛐蛐(蟋蟀)葫芦,

器口用材上,

象牙、玳瑁、紫檀,唯恐不显其贵;

工艺上,尽雕工之能,

穿枝过梗,以能动而不掉为佳。



清道光 葫芦象牙蒙心雕花卉蝈蝈罐



清 玳瑁牙口素面蟋蟀葫芦


在外国人眼中,这门艺术不可思议,

国人却不以为然,

对于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这属于雕虫小技中的小技,

要不是依仗年代近,恐怕早就自生自灭了,

哪儿会有实物留到今天呢!


收藏马未都观复嘟嘟

每周六21:40 | 每周三21:40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