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食,嘴里的慈悲

 wsyys 2016-12-24

素食,嘴里的慈悲

级别:监狱 积分:0
阅读:151 参与:0 回复:0

王海东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肉食的人而言,素食有些不可思议。惊讶、不解,甚至担忧,这是我接触素食者时的心态。经过一段时间的素食后,各种疑虑也就渐渐冰释了。然而当我向朋友推荐素食时,没想到他们也陷入了我当时的心理陷阱。而究其原因,则在于对素食一无所知。

因为无知,才会不信,才会焦虑。对于宗教徒和社会爱心人士而言,素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比较时髦,不少名人都是素食主义者,如:托尔斯泰、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甘地、蔡元培、克林顿……还有大家熟悉的影视体育明星,莱昂纳多、卡梅隆、张学友、刘易斯……这不是显示素食的伟大,而是表明这也是一种生活,一种能够被人广为接受的生活。素食者,与肉食者一样,没有道德上的优势,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不论素食,还是肉食,都是一种习惯,这意味着是能够改变的。任何一种行为方式,都是因重复而模式化,尽管已经习惯化,但是依然能够改变。只是作为一种生活的行为方式,若要改变则需要心灵变革。且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熏修和引导。对于素食的认同与实践便是如此。

没有心灵的革命,认清素食的意义和价值,厘清人生道路,就难以真正践行素食,成为一名素食者。

素食,就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及其产品的饮食方式,有时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蜂蜜。细分其种类,一般有全素、斋素、乳蛋素、奶素、蛋素、果素和苦行素。

这样的生活方式,并非今天才有,古时便有。其实初民时代,人们无火多以植物为主食,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素食。《墨子·辞过》:“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孙诒让诂之为“素食,谓食草木……《礼运》说上古云:‘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即此素食也”。当然,这不过是生产力低下早就的,并非人类的自觉行为。

据记载,可考的自觉素食行为,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在印度与地中海东部地区,分别出现了倡导素食主义的思潮。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便杜绝肉食,代之以豆类及其它素食,并以此来要求其弟子。此后不少哲人,如安培多克勒、伊壁鸠鲁与普鲁塔克等也都提倡素食。许多宗教更加推崇素食,佛教、印度教、西多会、特拉普教派和道教便在其列。

而人们推崇素食的原因未必相同。或为健康、或是道德感、或出于信仰、或迫于经济压力、或是保护动物,难以尽述。然而不管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进行素食,都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行为。

今天人类的科技与文明,不小心地把素食的利益示现出来。如今的人们,绝大多数人也许缺乏文学爱好、艺术情趣和精神追求,但却不缺吃少穿,顿顿有酒有肉,餐餐饕餮,大腹便便。人口大国的中国也不例外,行走在街上,这样的风景目不暇接。人们因管不住自己的嘴,而吃出病来的,已经比比皆是。心血管病、三高、糖尿病、肿瘤和癌症等许多病症,迅猛蔓延,威胁人们的健康。因而,人们为了自己的健康,尽量素食,或者减少肉食。孙中山就分析过“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表明:“没有任何方法比素食更有助我们的健康和人类在地球的长远生存”。为了健康长寿,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少吃肉,多吃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