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我”,这是个问题

 天地和而万物生 2016-12-24


按播放键收听?

十二缘起以无明为轮回之本。因为无明,因为人类对自身的不了解,就会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误解,这是制造轮回的动力。其次是从识到名色、六入,属于认知的建立。接着就产生心理活动,即触、受和爱、取、有,最终带来生和老死的结果。

无明造成的误解,包括所知障和烦恼障两种。所知就是我们的认识对象。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对客观世界乃至生命自身都不能正确认识。佛教认为,人类认识的最大误区就是“我执”。这一观点和印度其他宗教截然不同。印度其他宗教,从《奥义书》到吠檀多派,乃至胜论派、数论派等,都认为生命中有一个“我”。

所谓“我”,即不依赖条件就可以独立存在的,也是恒常不变、具有主宰作用的。比如婆罗门教认为,生命中的一切现象都会变化:身体会变化,心理会变化,唯有这个“我”是不变的,并贯穿整个轮回。在造业受报的过程中,无论外境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我”——它是作者,也是受者。解脱,同样是由这个“我”去解脱。

但佛陀以他的智慧观察到,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我”。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的,是各种条件的组合,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特质,所以佛教属于“无我论”。佛教的三法印,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其中,又以“诸法无我”为佛教和其他宗教的不共所在,这也是判断佛教和非佛教的重要标准。

可能有些人会问:既然“无我”,那眼前这个会说会动的人是谁?难道这是不存在的吗?事实上,佛教要否定的“我”,并不是我们的色身,而是其他宗教所认为的、恒常不变且有主宰作用的“我”。对缘起的假我,比如这个色身,包括我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不是佛教所否定的。所以,佛教讲到“无我”的时候,并不是说你的五蕴身不存在,而是说在这个生命现象中,不存在常一、不变、主宰的“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