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最近很多糖友加了一解君的微信,咨询各种问题。大多数一上来就会问:“我的血糖很高怎么办?”或者:“有没有方法能帮我控制好血糖?” 面对这种问题我也很犯愁,因为类似的问题是“我找不到对象怎么办”“我老是赚不了钱怎么办”等等。 这不是考验回答者的水平,而是考验提问者的能力。今天分享一位1型糖友的病例,告诉大家如何分析“血糖高怎么办”的问题。 这位糖友今年24岁,与其他糖友不一样,她一上来是这样说的:“我最近有点犹豫,我的血糖有一年没有控制了。”我一听,感觉不太好,这是要放弃治疗吗? 仔细询问,她在结婚前就被确诊为糖尿病,生完第一个小孩后就没有好好控制血糖了。目前空腹血糖16.4,餐后2小时血糖22.9。因为身在农村,家里想要个男孩。所以在准备生二胎。 “血糖这么高,生出的小孩是不是会畸形?”她担心地问到。 “是的,如果长期血糖高,生出的小孩畸形几率较高。” “哎,很愁哎,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农村的,家里这边的医生都不知道怎么使用胰岛素。我吃过一种叫润康的,怀孕的时候吃了一盒感觉挺好。之前看电视看了王涛博士的讲座,吃了他的营养餐,感觉也没什么帮助……” 这位糖友跟我聊了很多,总之一句话:“血糖高怎么办?我担心的有很多。” 不得不说,这位糖友是相对幸运的。因为她结婚生孩子了,而且生的第一个小孩目前1岁多了,还很健康。虽然目前血糖高,但好在还没有并发症,如果及时干预,可以预防很多问题。 刚好这天晚上我稍微有空,于是帮她分析了一下,这个分析方法可以通用为所有的血糖高分析方法,具体如下: 1.确认她的诊断。她说自己是1型糖尿病友。我不是医生,如果糖友告诉我,她已经在医院里面确定诊断是1型,我就选择认为她是1型,那后续的所有讨论也都不会偏离她的基本诊断。1型糖友自身的胰岛素是非常缺乏的,对于胰岛素的剂量、饮食和运动的影响都更为敏感,2型糖友使用的一些药物,不能够用于1型糖友。 2.了解她的身高体重是多少?了解身高体重的目的,一方面是可以评估她每天摄入的能量需求,一方面是评估她是否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通常来说,肥胖的糖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如果肥胖的话,光注射胰岛素肯定不行,可能需要添加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具体需要医生推荐)。得知她的身高是1.61米,体重96斤。计算她的BMI只有18.5(kg/m2),属于正常[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诊断标准是:正常18.5≤ BMI<24 kg/m2,超重24 ≤ BMI<28 kg/m2,肥胖BMI ≥ 28 kg/m2]。 3.目前采用什么治疗方式?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剂量是多少?通常最适合1型糖友的治疗方式是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者使用胰岛素泵,但也有很多糖友特别是1型糖尿病儿童,会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己的摸索混合不同比例的胰岛素治疗。得知她的结果是:打预混胰岛素诺和灵,早上28个单位,晚上16个单位。我说那你从来没有一天4次地注射胰岛素吗?她说没有,也没有听说过长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她确定自己注射的是诺和灵30R,预混胰岛素。 “那你注射前摇匀了吗?” “摇匀了。” “怎样保存的?” “放在冰箱里。已经用的放在常温下保存。” “冰箱是放在冷冻层还是冷藏层?” “冷藏层。” 嗯,这一关基本没问题了。相关问题可以留待后面探讨。 4.吃的多吗?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不会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太大,而且没有标准。很多人吃两碗饭就算多,也有很多人吃三碗还算少。所以我改问:“你血糖高的那餐吃的是什么?” 她告知我她喜欢喝粥和面条。那么,粥是白米粥还是杂粮粥呢?面条放油多吗?有没有放很多肉臊子? 她告知粥有白米粥,也有杂粮粥。面条不放臊子,只加青菜。每餐一般只吃两碗。 关于饮食,除了主食和菜以外,其实应该还问一下零食。她的主食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微信打字较慢,我们转到了运动和用药方面。 5.餐后运动吗?运动是让血糖被利用变成能量消耗出去的过程,是无论1型还是2型糖友都可以拿来平稳控糖的武器之一,当然,如果不喜欢或没有时间餐后运动,就需要用其他武器来控糖了。这个糖友告诉我,因为她基本都是在带小孩,孩子还不会跑,所以除了带孩子没有其他的运动。 6.哪一餐血糖高?这位糖友空腹血糖16.4,餐后2小时血糖22.9。她没有告诉我其他血糖监测结果,但根据我的观察,很多糖友在糖尿病知识不够的时候,经常只测空腹血糖和早餐后血糖,没有意识到也需要监测午餐和晚餐前后血糖,还有睡前血糖,有时候还需要监测夜间2-3点的血糖。也有的糖友是因为测血糖不方便。为什么要测这么多血糖呢?需要天天测吗?是否可以每周测一整天?一解君下回分解。 从这个糖友的血糖看,我们不知道她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是否高,如果都高的话,其实是一种被称为“水涨船高”的血糖谱,如果把三餐前的血糖降下来,餐后血糖也不会升的那么高了。设想一下,如果她空腹血糖降到了7.4,早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同样的幅度,就是13.9,已经不是那么恐怖了。一解君叮嘱她要多测几个血糖,然后咨询医生用药方案的调整,糖部诺和一解君都不提供具体用药方案。 当我分析完了后,她突然告诉我其实她不忌口。除了不喝饮料和不吃加工的食物外,其他的都吃。比如水果,都是吃整个而不是吃一块。 于此,我终于明白她的问题所在了。她要想怀上健康的孩子,首先得控制好血糖,而控制好血糖的前提是科学饮食,同时让医生给调整用药方案,如果在调整量的基础上没法控制好血糖,那可能就需要将治疗方案改为“3短效胰岛素+1长效胰岛素”来治疗了,或者直接改为胰岛素泵。不过,考虑到她是农村人,胰岛素泵花费较高而且使用起来技术门槛较高。所以,估计最终还是需要用胰岛素注射来解决问题。 从这个糖友的故事,我们总结一句话:首先学习从生活本身寻找血糖升高的蛛丝马迹,一是从饮食上入手,看吃的量和吃的食物特性(比如喜欢吃油性的食物血糖肯定容易高);如果饮食没问题,那就从运动入手;如果饮食、运动都没问题,还要排除情绪上的因素和应激因素(比如突然感冒了血糖飙升),最后才考虑到药物是否有问题。当然,一切问题的分析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血糖监测基础上,因为只有血糖监测结果才能反映治疗方案是否合理。 所以,以后别再一句话提问:血糖高怎么办?这个问题很大,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如果一定要问,请附带上:身高、年龄、体重、糖尿病类型、病程、用药情况、血糖值、饮食安排、运动安排等等。 去看医生也是这样的! ------------------------------------------- 本文得到医生安凌王的审核和改编,非常感谢。 安凌王,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师从知名内分泌专家纪立农教授。有20余年临床工作、医生教育和患者教育经验,发表多篇内分泌代谢疾病方面的论著,参与多部专业书籍的编撰及翻译。目前任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副院长,兼任北京瑞管理有限公司医学总监,及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者:李文解,原《糖尿病之友》杂志编辑部主任,写有《探访糖尿病村》《外出务工糖友,你在他乡还好吗》《为1型糖友免费治疗,为何不能?》等多篇调查类稿件,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改变糖尿病媒体好新闻奖”新闻组一等奖,获得首届北大公益传播奖深度调查类三等奖,2013年度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和卫计委主办的中国健康传播好作品三等奖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