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 悟净 悟能 节选之--《新西游记》解读 节选之—

 空间养生 2016-12-24

悟空  悟净  悟能 节选之--《新西游记》解读 节选之

 

《新西游记》解读著作者郭志辰(号灵虚山人)该书系以幻的形式书写的修炼(内部学习资料)

 

第七篇  悟空  悟净  悟能

 

 

 
 
 

《西游记》只是完成了取得修炼心性的真经,偏重于心性修炼,却忽略“空”、“净”、“能”的功能力及作用力,只是稍微将“空”、“净”、“能”的原始性格及功能力做了提示。因时机及机缘双重因素使然,《新西游记》中,“空”、“净”、“能”的原始性格能获得掌控,最重要的是,“空”、“净”、“能”的功能力已完全显现出来。

《新西游记》中,对“空”、“净”、“能”的阐述是从不同层面进行的,大致可以这样归纳:悟空、悟能及悟净,本是指人体的多面性;指心性的不同层面及与心性的关系;从辨识真假幻象的角度来认识。

 

一、人体的多面性

悟空、悟能及悟净,本是指人体的多面性。形体人必须同时拥有悟空、悟能及悟净的功能,才算完备。人生苦多于乐,必须面对生、老、病、死及苦、难、灾、害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有这样或那样的灾难及病痛,是因为悟空、悟能及悟净不俱全。但毕竟人还有形体,还有机会修补悟空、悟能及悟净的不足。

人体内处处皆有神。所谓神气活现,是指人体生气蓬勃,影子呈现出来的影像活灵活现。神是形体人的精华物,影则反映着精华物的质与量。当人体的质与量变化时,影像也随之变动,即便是刚捕捉到,受质量变化的影响,影像随即又生成新的变化。但此影像变化莫测。人体是通过质与量的相互转变维持生命力的,因此,人体内处处皆有神。修炼者能将神再进行精炼,正是修炼书上所谓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神还虚后,才能出现悟空、悟能及悟净的虚幻之影。悟空、悟能及悟净,应分别潜藏于上丹田印堂,下丹田雪山,中丹田膻中等三个部位。

 

二、空净能的功能力及与心性的关系

 

(一)悟“空”

悟“空”,是指心无一物,并非不具有思维意念,而是没有任何杂念、妄想及妄念。清理思维意识夹,便是为了将杂念、妄想及妄念排除,跳脱浅表意识的掌控,不受思维情绪的影响,具有掌控心灵思维的能力。如此一来,深层思维意识才有活动的空间,才不会被压抑住。

当深层思维意识逐渐活跃起来后,才会显现出变化莫测的思维想象力。当此思维力能随心所欲地被应用时,便已进入潜意识世界。因此,悟“空”很重要,不仅能解放浅表意识,还能获得潜意识的指示。所谓“空”性,是指变化莫测的思维幻象的显现。幻象可假可真,则视悟“净”的功能力而定;所呈现出图象的持续力及稳定性,则视悟“能”的功能力而定。

 

(二)悟“净”

所谓悟“净”,是净化心灵。悟净之“净”,是“争”字加“水”。当“争”遇上“水”时,便是“净”。意思是,心无争名夺利及争强好胜之意。欲与他人争执、争议、争权、争利时,先用“水”洗涤“争”,因为思维情绪最容易受到好斗及不服输的挑逗而失控。

要达到悟“净”的境界,需要时时反观自照,净化心灵。反观自照,是清楚明白自身思维意识的动机,及时调整自身的思维想法,将不良的思维意识调整、改变过来。“净”是取得“九重天经”的关键。唯有放下争字,才能时时净化心灵。净化心灵是破除“我执”的关键所在。当不执着于任何事物时,才能顺其自然,才不会左右或是影响思维想象力的变化。

悟“净”攸关能否悟“空”及悟“能”。因此,悟净是二师兄,秉持中道,协调大师兄与三师弟的关系。遇上悟空蛮横时,可净化悟空的心灵,使得“空”性能将真相清楚明白地呈现出来。遇上悟能贪恋时,可洗涤其心灵,提醒其勿迷失掉自身的本能,将“能”的能力及能量皆应用于正道。

 

(三)悟“能”

悟“能”,用心发现自身潜能之所在。“能”包含着能力、能够、能耐及能否 “能”的辨证关系。

在悟“能”的协助下,不良的思维意识较容易调整、改变。悟“能”,还可以帮助调适心灵思维,舒缓心情。除此之外,还关系到是否能持之以恒以及将能力发挥到极限。有些人之所以会反反复复或半途而废,便是因自身的能耐及能量不足。自身的能力、能够、能耐及能量,牵涉到自身的机缘及未来的出路。

潜能是通过“净”及“空”显现出来的。悟“能”之能力及能量,能帮助悟“净”净化心灵,稳定信息接收的频率,保证“空”性思维想象力的持续力和稳定性。

 

(四)“空”、“净”、“能”三者的关系

“空”、“净”、“能”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及互补的关系。缺少任何一个,都是无法开悟的。“空”、“净”、“能”的功能力,彼此间相互推动,将彼此间的分歧化解开,才能够开悟。在门派及宗教上做无谓的争执,不具任何意义。开悟后,才能与潜藏于自身的深层思维意识进行沟通及交流。之后,才能更进一步与潜意识建立“对话”机制。

 

(五)心性与空、净、能

心性扮演着监督及协调的角色,唯有先修心及炼心,才有助于悟“空”、悟“净”、悟“能”。在悟“空”、悟“净”、悟“能”的同时,还需要心性的约束和管束。若是没有心性的约束,悟空便会失控。即便有再大的本领,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正是在心性的约束及管束下,才得以控制好“空”性状态下变化莫测的思维想象力。然后再通过变化莫测的思维想象力,来引导悟“净”及悟“能”,由“空” 性来开启“净”及“能”的功能力。实际上,三藏与悟空、悟净及悟能之间的关系,便是开悟的过程及阶段。

 

三、从辨识真假幻象的角度来认识空、净、能

在《西游记》中,悟空是大师兄,悟能是二师弟。悟空老爱捉弄悟能,悟能则总想当大师兄,这其中必然有原因。悟空灵性好,悟性高,名气最为响亮,甚至超越了师父。修炼者往往在幻景中,容易看到悟空,大脑思维随之变得异常灵活。人人皆愿拥有极佳的灵性思维,悟空的幻景,大部分都是在恍兮惚兮的虚幻状态下呈现的。而悟能的出现,往往将大脑从恍兮惚兮的虚幻状态抽离。因为当智能充足时,大脑无法呈现出恍兮惚兮的虚幻状态。

幻象通常出现在恍兮惚兮的虚幻状态,但是,有时必须在智能动能充足的情况下,才能显现得清晰。如果智能不足,则往往假幻居多。幻景的显现,是悟空与悟能相互矛盾的结果,虽然悟能的智能动能会阻碍幻的产生。真幻与假幻的辩证关系,与悟空与悟能的矛盾有关。大脑思维在面临真幻与假幻的过程中,也经常发生悟空与悟能相互争吵的情形。

修炼是质与量的变化关系,智能是推动质量变化的动能力,当量变化到一定程度时,质才会形成转变。“量”的变化体现在数量的递增或递减,“质”则是形成转换或异化。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形成质的变化与转换,尤其在转换过程中,会出现短暂性的量的不足。此时,大脑会处于恍兮惚兮的虚幻状态,幻便是由此而生。但是,质与量在转换过程中,只是出现短暂性的能量不足现象,当质产生变化后,又将带动量的增加,于是大脑很快又获得了能量,在能量的补充下,大脑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幻因而消失。质与量转换的程度及时间,与智能的动能有关。而质与量的转换,又关系着幻的形成与消失,悟空与悟能处于如此相互矛盾的关系中,因此经常发生争吵。

悟空与悟能的相互矛盾,只有悟净能发挥缓和的作用。换言之,真幻与假幻辨证的关系,在于悟净的功能。浅表意识的假幻,是与量进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 ,真幻是潜意识思维,是大脑处于“空”的状态下时,深层思维意识所显现出来的幻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