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芍药知母汤

 柴桂苓 2016-12-24
( 1) 临床上若表现以喘息、头晕、得热后症状减轻、肢冷、麻木、疲倦乏力、纳差、舌淡、脉滑、脉沉、脉细等气血、阳气不足之象明显者,可原方白术、附子加量,同时加用补虚药,如黄芪、当归、大枣、鹿角胶、仙灵脾、杜仲、续 断等药物以加强补气血、补肾温阳之效。
( 2) 临床上若表现以局部红热、发热、恶
寒、口干渴、舌红、薄苔、黄苔、脉弦、脉数等湿热偏盛者,可原方知母加量,同时加用清热药、或祛风湿药中药性偏凉者,如忍冬藤、黄柏、苍术、薏苡仁、石膏;如果伴有口咽干燥、舌苔燥、脉细等伤阴的表现,可加用滋阴清热药,如生地、石斛、麦冬等。( 3) 临床上若表现以四肢关节肿痛、活动受限、遇冷或阴雨天症状加重、白苔、腻苔等寒湿偏盛者,可原方桂枝、麻黄、白术、附子加量,同时加用具温阳散寒除湿功效的药物,如川乌、草乌、细辛、鹿衔草、徐长卿等。( 4) 临床上若病程长,伴见皮肤瘀斑、皮下结节、舌质暗等瘀血痰浊病理表现,可加用活血药、化痰药,如乳香、没药、白芥子、山慈菇、穿山甲等药,亦可加用蜈蚣、全蝎、地龙等虫类药,以加强其搜风活血通络之效。( 5) 临床上病久可损及肝肾,多伴见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表现,可加用补肝肾之药,如牛膝、续断、杜仲等。( 6) 由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病位在肢体、经络,而藤类药多具有入四肢、通经络、利关节的作用,故多用藤类药于治疗痹证。临床上桂枝芍药知母汤可随证加用藤类药物,证候偏寒者,可加海风藤、伸筋草、鸡血藤;证候偏热者,加桑枝、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 7)从常用加味药中以及原方药物可组合成部分常用方剂,如寒湿偏胜,可合用乌头汤( 川乌、麻黄、黄芪、甘草) :兼有表虚者,可合用防己黄芪汤( 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兼见气血不足者,合用当归补血汤( 黄芪、当归) ;湿热偏盛可合用四妙散( 苍术、惹苡仁、怀牛膝、薏苡仁) ;风湿偏表者,可加用羌活胜湿汤( 羌活、独活、防风、甘草、川芎、藁本) 。由此可知,桂枝芍药知母汤寒热并用,补虚与祛邪相结合,临床上可用治寒热、虚实夹杂之痹证,可根据患者寒热、虚实偏盛,灵活辨证加减或者合方使用,可以增加临床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