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大多数中、高年级教师头疼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在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做到:
一、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要想让学生写好文章,首先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素材在哪呢?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教会学生观察,是写文章的关键。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以及美术课上的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并用语言总结自己观察、探索到的内容。
因为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二、学会说作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玩跨步”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要让学生说好话,就要教会他们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