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一题精练法 樟树市张家山学校 王海燕 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使用此法,效果甚佳。试论述如下,与同仁共商榷。 所谓一题精练,就是一个题目,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不计遍数,反复修改,直至达到较高水平,师生满意之后,落笔成篇。
1、作文之前,教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和激发学生感情。这样做,有利于克服学生说大话、假话、套话,“为文而造情”,树立起一个好文风。 2、教师口批,需要抓住文章主体。教师把握住学生作文的主体,也就把握了其关键所在。口批时让学生先谈,然后教师以读者身份,谈自己的看法。等教师的看法得到学生的认可,真正口服心服后,师生再共同商讨,制定出修改方案,也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拔高主题,更不能强求学生另起炉灶,而只能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进行一次开拓和深化。总之,教师告诉学生的不是“这样写不行”,而是“怎样写才好”。 二、动手又动脑,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一题多练”能让学生在数次、十数次反复动手的过程中,始终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作为文章的主人,从而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会动脑,并逐步摸索一个基本的、适应自己的写作规律,进而为今后的写作开辟出捷径。这样做,对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和能力,都大有好处,乃至终身受用的。 应该注意点是,一题精练由于写的遍数较多,学生中容易出现急于求成的现象,也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采取应付、被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肯定修改中的点滴进步。 三、克服“一刀切”,因材而施教 用师生面谈的方法,就便于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好学生,起点高,写的遍数少,可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差生起点低,则可让他们少写两篇,要求他们也可相应放低。总之,这样做,更接近于每个学生的实际,使上、中、下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批改轻“枝节”,减轻教师负担 过去,教师批改作文,常纠缠在错别字、病句等枝节问题 上,而涉及到文章的中心、内容、结构等问题,绝非靠几个简单的眉批,几句类似套话的总批,或者代替学生写几句话,所能解决的。正确的做法是:专心致力于文章主体方面,变眉批为口批,变教师批为师生批。 五、培养学生思维,真正教给方法 师生面谈、共同制定修改方案,这就要求教师不但把自己想 的结果告诉学生,更主要的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及方法显示给学生。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便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动口,学生动手来修改文章,就是让学生依照教师的思维方法,在实践中去体会、锻炼,并培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维,以形成自己的正确的思想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