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与健康:唇齿相依

 wuxinghuazhou 2016-12-24
“唇齿相依”源自《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岂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弗听,许晋使”。果如宫之奇言,晋灭虢后,即把虞灭掉了。虞与虢,休戚相关、利益与共,文中说得清楚,其中,使用了唇与齿的密切关系进行形象的比喻,说明古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刻。除《左传》外,这一用法在先秦古籍中的运用非常普遍,如《墨子》、《庄子》、《吕氏春秋》等著作中都可找到。特别是《墨子非攻中》说的“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的话,说明在它之前更久远的年代里,人们对唇齿关系的认识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此典引申出的成语很多,如“唇亡齿寒”、“唇竭齿寒”、“唇齿辅车”、“辅车唇齿”、“辅车相依”、“虞虢相依”、“虢灭虞亡”、假途灭虢”等。
  
  唇与齿,是谓近邻,均是人体的门户,分别有“飞门”、“户门”之称。“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捧”!这则广告上说的是它们与进食、消化机能的直接关系。它们还与气息的出入、发声的强弱关系密切,所谓唇为“音声之扇”,齿为“音声之出”(《灵枢忧恚无言》),说明它们具有辅助发音的功能。唇与齿,在生理上为邻为友、互相依存,在病理上辅车难分、互相影响。
  
  作为人体对外的窗口,望唇、望齿对了解机体的健康状况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体相学说认为,唇形反映人的性格:两唇偏厚的人,多情善感,待人宽厚;两层偏薄的人,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嘴大唇厚的人,情感丰富,崇尚浪漫;嘴小唇薄的人,为人随和,谦诚虚心。这自然只是一种说法,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医有望唇、望齿诊病的经验,通过观察唇与齿的异常变化,对一些疾病做出辅助诊断。因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望唇能够了解脾胃的病变。正常的口唇,颜色红润,气血调匀,是机体胃气充足的反映。口唇变为白色,为气血不能上荣之象,或患有贫血之症,或突然大量失血;口唇变为淡红色,多见虚证、寒证,或为体质虚弱之人,或是久病气血虚弱;口唇变为深红色,多见实证、热证,红而干为热极,红而鲜为缺氧;口唇变为青黑色,多见于寒盛、血瘀或疼痛,也见于危症或重症。口唇干裂为津伤,不论实热伤津还是阴虚内热均可有此表现;口唇糜烂,有阴虚火旺和脾经湿热之别,须结合全身特征辨证治疗;口内唇边生出白色的小点,是谓“口疮”,多由心、脾二经积热上熏而致,实火则色鲜红,虚火则色淡红;小儿满口白斑如雪片者,称之为“鹅口疮”,系胎中伏热蕴积心脾所致;口唇红肿发痒,痛如火灼者为“层风”,是胃火上攻的表现……齿为骨之余,而骨为肾所主,其所主病象与肾关系最为密切。根据经络的关系,还涉及到胃和大肠的一些病变。在正常情况下,牙齿色白润泽、亮丽坚固,这是肾气充足的外象。如牙齿出现色黄而干燥时,常是热盛伤津的特征,多见于温病的极期;若牙齿色暗枯槁,则是精气内竭的象征,或责之于阳明热盛,或责之于肾阴枯涸;牙齿松动,齿根外露者,多半是虚证的表现,非肾虚则虚火;齿缝出血,痛而红肿者,是胃火伤络;牙龈红肿者,属胃火上炎;牙龈萎缩且色淡者,或胃阴不足,或肾气虚乏……望唇、望齿,学问颇大,要结合全身表现分析、综合后应用。
  
  唇、齿为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唇病中,除唇干、唇裂、唇破等常见病外,最严重的莫过于唇腭裂,它是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有调查说,唇腭裂病人中有家族史的人占4.3%以上,近亲结婚的人中发病率更高。世界上丹麦是此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大约为1:665。通常情况下,当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此病时,其子女发病的危险为12%;当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