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丝绸之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掌染草2012 2016-12-25

汉代政权巩固,经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达到成熟期。出土文物反映,这一时期的衣料又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登高明望四海”、“延年益寿”等通幅花纹。此外,绘花和印花织物、朱砂着色织物、超级细薄织物,在河北满城汉墓、长沙马王堆汉墓、广州南越王墓等处都有实物出土,不仅种类多、式样齐,纺织技术也达到很高水平。


由于商业发展,许多禁令早为商人打破,帝王穿用的精美锦绣,商人却用来被饰墙壁。《汉书》提到,被买卖的奴婢也穿镶花边的丝履,满头金珠花钗。这与椎髻、穿短衣裤的农民,形成鲜明对照。



△汉朝贵妇、侍女服饰复原图

·贵族妇女的服饰、头饰根据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实物复原。

·发饰参考河南密县汉墓壁画形象复原。

·侍女的服饰、发式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女佣形象复原。

·衣服色彩、纹饰参考湖南马王堆出土实物设计。



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

 

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祒”风格,足下为歧头履。腰间束带。至于通裁的袍服,西汉时穿用不普遍,至东汉时才渐成风气,后来转入制度化。

 

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实物最为精美。有直裾(直襟)和曲裾(三角斜襟式)两种,剪裁已不同于战国深衣。曲裾式下裳部分面积加大,而且与领、袖、襟缘一同作斜幅缝纫。穿上身,静立时衣面悬垂自然贴体,走动时则裙裳部分膨大如伞,不束缚脚步。这种斜领连襟合成锐角的曲裾衣,即是扬雄《方言》所说“绕衿裙”,是战国深衣的变例,成为当时妇女的一种时装,流行很广。

 

男子深衣,以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的出土实物及木佣衣着较为典型。外衣领口展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便于活动,后襟自膝弯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

 

汉代在政治上重农轻商,如《管子》“四民”提法为“士农工商”,但事实上农民和手工业者生活还不如商贾。汉代农民照法律规定,只能穿本色麻布衣,不许穿彩色,董仲舒《春秋繁露》还说“散民不敢服杂彩”,到西汉后期才许用青色绿色,而在制式上必然简约于士商,各地区差不多都衣着窄小。四川成都扬子山汉墓出土陶佣反映,农民或农奴戴小帽、巾子或斗笠,衣短襦;从川蜀砖刻看,奴隶衣着更加简单,且多椎髻不巾。

 

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记载虽详,但与大量出土绘画、雕刻上人物的衣着比较,却不完全符合,可能是文献所记多为上层统治者的礼仪性服饰。出土文物所反映的,则多是平时生活或一般人及奴仆的衣着情况。

 

将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结合观察,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主要表现,是冠服在因袭旧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分等级的基本标识。如冕冠,是古来帝王臣僚的冕服;长冠,以竹为胎骨,外用漆纱糊制,长7寸,宽3寸,形如鹊尾,故俗称“鹊尾冠”,是楚国旧有形式,西汉时被定为公乘以上官员的祭服。漆纱冠,多为武士所戴,此后到南北朝流行600余年,基本制度延续到明年不废。而一般男子则平时冠巾约发且不裹额,或只是束发加笄。至东汉,情况略有变化,矮筒状平巾帻,不分贵贱,一律使用;平巾帻上加梁(前高后低中空如桥)的梁冠,以及平巾帻上加漆纱冠,也成为定制。

 

此外,佩绶制度确立为区分官阶的标识。秦汉开始,春秋战国时期的佩饰得到发展,产生佩挂组授的礼俗。凡有官爵的人,还得把一条长度逾丈的经编带状织物折叠起来挂在腰后,名之为“绶”。绶以颜色、长短和头绪分等级,自东汉至明代因循相袭。



△汉代将帅服饰复原图

·铁甲、胄根据江苏徐州西汉楚王陵出土的实物复原。

·袍服、裤、靴根据陕西咸阳、杨家湾等地出土的陶佣复原。

·兵器采用山东出土的实物形象。



两汉征伐边疆,战争频频不休,民族服饰文化的相互交流也迄未中断。《史记·匈奴传》曾记载,当时诸部族君长喜衣锦绣。汉遣匈奴书信所提及的赠物,即有绣袷绮衣、绣袷长襦和锦袷袍。近半世纪以来西北各地不断出土各色花锦彩绣衣,也证明汉家锦缎彩绣艺术及工艺的深刻影响。


在内陆的出土文物中,胡骑、越骑冲锋陷阵的形象屡见不鲜,胡越民族齐膝小袖衣衣饰也司空见惯。据《后汉书·西南夷传》及云南晋宁出土文物,古滇人当时所穿“白叠布”和“阑干布”,奴隶主和近身奴隶多着汉式服装;还可以知道,西汉时滇人奴隶主亲信官已有身披虎皮的制度。



△西北地区汉民族服饰复原图

·衣、裤、锦帽、鞋均根据新疆民丰尼雅汉墓出土的实物复原。

·弓、箭箙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一号墓地。

·青铜短剑出土于河北。

·腰带根据河南洛阳出土的金带饰复原。




△南方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复原图

·此人物应是汉代滇族部落头领的形象,项饰、耳环、金臂护、金腰带、青铜带扣饰、青铜胫甲、青铜鸠仗、金剑带饰和青铜剑。配饰等均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汉墓。

·发髻、服饰和整体人物形象根据同一墓地出土的鼓铜佣复原。




△汉代匈奴服饰复原图

·衣、裤、鞋、靴是新疆民丰尼雅汉墓出土的实物形象。

·尖顶毡帽是新疆且末扎滚鲁克墓地出土的实物形象。

·腰带根据内蒙古阿鲁柴登匈奴墓出土的金带饰复原。

·帔风参考云南江川李家山墓地出土鼓座铜佣形象设计。

·兵器根据河北等地出土的实物复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