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州弦诗乐,静下心去倾听,让灵魂穿越回古代······

 欣然703 2016-12-25


大部分人对潮州音乐的认识,印象最深刻的想必是潮州大锣鼓吧。





可以这么说,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能够看到潮州大锣鼓的身影。每逢年节或地区风俗佳节,大锣鼓便声震百里,“看锣鼓”是不少潮汕人过年过节不可错过的活动之一。


时间追溯到唐代,有一种以打击乐为主的鼓吹乐,常在庙堂祭祀、迎神赛会或节日欢庆活动中使用。潮汕人的先祖从古中原南迁而来,带来了这种气势恢宏的广场艺术,并在宋代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潮州大锣鼓。


不过要知道,潮州音乐可不仅仅只有“潮州大锣鼓”哦!




潮州音乐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广场乐室内乐两大类。前者包括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乐潮州小锣鼓潮州花音锣鼓潮州八音锣鼓,后者包括笛套古乐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等。


潮州音乐的曲目十分丰富,最著名的是称为'潮乐十大套'的曲目。它是潮州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


这十大套的名称是《昭君怨》、《寒鸦戏水》、《小桃红》、《平沙落雁》、《凤求凰》、《月儿高》、《玉连环》、《黄鹂词》、《大八板》、《锦上添花》。


这十大套多数是古谱,结构严谨,段落分明,旋律古朴优美,完整地保留了古典的韵味。


而这些曲目,归属于潮州音乐之中的潮州弦诗乐。弦诗乐以潮汕民间丝弦、弹拨乐器演奏古诗谱而得名。


正如先人孔老夫子在栅诗定乐时,手弹口唱鼓瑟而歌,被后人称为“弦歌之诗”一样。诗和乐,古时原为一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


这么一解释,是否觉得潮州弦诗乐充满了古韵呢?


说它“古”,可不是吹的哦。




潮州弦诗乐的历史并无文字记载可查考,但从使用的“二四谱”古谱式加以推论,至少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现今保留下来的这十大曲,也多为唐代的大曲和宋元的套曲。


在演奏乐器使用上,以富有特色的潮州二弦为主奏,伴以扬琴、椰胡、提胡、琵琶、小三弦等。优美流畅,内在含蓄,淳朴典雅,是十大套弦诗乐所共有的特色。


说得再多,都不如耳听为实。小伙伴们,准备好你的耳朵了吗?下面介绍的这首《寒鸦戏水》就是来自于十大套哦!



潮州音乐《寒鸦戏水》二弦:黄壮龙(领弦)、扬琴:余精然、琵琶:黄娴文、笛子:陈奕夫、大三弦:陈峰、椰胡:杨良浩、提胡:蔡宏佳、小三弦:丁华贤、大提琴:黄泳


此曲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被称为潮汕“州曲”,是潮洲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


PS:此曲还被刘宝珊(作家刘半农,音乐家刘天华,刘北茂之父)改编为琵琶曲,是国家琵琶考级七级曲目,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也曾将此曲改编为二胡曲。


正所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不知道小伙伴们欣赏这首《寒鸦戏水》时,是如何理解其中的感情或情绪的。以琵琶泰斗林石城为代表的浦东派,比较支持下面讲述的曲义。


寒”指孤单。“鸦”意自卑。“戏水”是自娱自乐之意。



明末清初,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仍留用了一批明朝旧臣,但采取监控手段,残酷镇压。明朝旧臣之间见面不敢交谈,走路不敢停留,生怕稍有不慎即招来杀身之祸,自感孤独卑微,只有回家方可闭门自乐。


此曲由两大部分,四个乐段(慢板、稍慢板、稍快板、快板)组成。其中第一部分重点描写人物压抑、痛苦、敢怒不敢言的情绪;第二部分描写情绪逐渐好转,能够闭门游戏,精神得以暂时完全放松的心境。


潮汕谚语有“茶三酒四踢陀双,锯弦唱曲讲闲工”之句(意即喝茶时,最好三人,饮酒时最好四人,游玩时最好两人,但拉弦唱曲就得讲究有空、巧合,人数多少随宜)


虽然潮州弦诗乐不是人人都会弹奏,但是,偶尔贡献一双耳朵,把自己放到古乐的世界中,未尝不是一个修养身心的机会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