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脑如何从背景杂音中分辨谈话声

 昵称535749 2016-12-25
蛋奶 @ 2016.12.25 , 08:00

大脑如何从背景杂音中分辨谈话声

科学家终于知道大脑是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中分辨出谈话声的了,这又叫大脑的“鸡尾酒趴体效应”。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高声音辨识软件的性能。

在趴体上,你的大脑会帮你放大一段谈话的音量,减小背景声音的音量。如果你曾经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手机的声控功能,你就知道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大脑的这种能力了。

新研究或许可以打开科技进步的大门。Christopher Holdgraf带领的神经学家团队记录了一些志愿者的大脑活动,在给他们听一段被扭曲过的音频前,研究者告诉了他们其中句子表达的意思。参与者是7名癫痫病人,他们的大脑表层都放入了可以追踪癫痫发作的电极。

一开始,志愿者都猜不出句子的意思。接着,研究者给他们播放了没有被篡改过的版本,再给他们听扭曲版本。研究论文称,在听到正常版本之后,志愿者能够毫无压力地听懂“扭曲版”。

大脑如何从背景杂音中分辨谈话声

这种现象与大脑负责分辨声音和语言的区域有关。播放扭曲版本时,志愿者大脑中这个区域并不活跃,但听到正常版本时,大脑的这个区域就被点亮了。

这是人类第一次知道大脑在听到模糊和清晰的话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志愿者再次听到扭曲的句子时,大脑分辨声音和语言的区域活跃了起来,活动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让志愿者能在扭曲的句子中分辨出词语。

研究者称,大脑能够在不同声音中改变自己关注点;病人们先听到清晰的句子时,大脑听觉皮层就会关注其语言信号。

研究者又想知道,面对两种不同声音,大脑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活动的。Holdgraf称,他们想研究大脑活动与声音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了解其中的关系,我们或许能更好地了解生理知觉机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大脑如何过滤背景杂音,或许就能够帮助到有听说障碍的人。他们还希望能够研发语音解码器(一种大脑嵌入物),让语言能力因神经退行性疾病受损的人能够得到帮助。

论文全文《大脑听觉皮层的音量快速调节系统能够促进大脑的语言理解能力》(Rapid tuning shifts in human auditory cortex enhance speech intelligibility)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蛋奶 via zmescien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