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sahalin,整理:jalan.转载请注明出处 满文篆字是乾隆十三年创制的,包括三十二体:玉箸篆、奇字、大篆、小篆、尚方大篆、坟书、穗书、柳叶篆、倒韭篆、转宿篆、芝英篆、碧落篆、垂露篆、龙篆、垂云篆、蝌蚪书、鸟迹篆、雕虫篆、麟书、鹄头篆、鸟书、鸾凤篆、龟书、龙爪篆、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殳篆、金错篆、刻符篆、飞白书、钟鼎篆。 其中:玉箸篆、芝英篆、尚方大篆、柳叶篆、小篆、殳篆、钟鼎篆、垂露篆、悬针篆、转宿篆十种用于从皇帝到各级官员的印章之上,全国的官印从乾隆十四年到十七年间用了三年半时间才全部将满文楷字变更为满文篆字。 以下十种既为有清一代皇帝及各级官员使用的常见满文篆字,供读者参考。 1.满文玉箸篆(著=筯≠筋) 清代皇帝后妃玺、宝专用满文玉箸篆 2.满文芝英篆 亲王、朝鲜国王用芝英篆 3.满文尚方大篆 琉球国王、宗人府、衍圣公、军机处等等用尚方大篆 4.满文柳叶篆 将军、总兵用柳叶篆 5.满文小篆 奉天府、顺天府、武备院、各省承宣布政使司等等用小篆 6.满文殳(shu)篆 八旗游牧总管、城守尉、宣慰使司、统领、参领、协领等等用殳篆 7.满文钟鼎篆 国子监、宗人府左右司、太医院等等用钟鼎篆 8.满文垂露篆 各州、县(少数级别高的)等等用垂露篆 9.满文悬针篆 土千户、土百户、八旗佐领、宗室及觉罗族长、县、边门官等等用悬针篆 10.满文转宿篆 管理京师、盛京喇嘛班第、国师、禅师等用转宿篆 参考文献: 黄锡惠.满文小篆研究(上)[J]满语研究,1998(02). 黄锡惠.满文小篆研究(下)[J]满语研究,1999(02). ![]()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满族文化、热爱清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