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好了明理 2016-12-26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上回说到日本改革的老师唐朝是副什么臭德性。说到底,唐朝的制度就是:明明能好好商量着让老百姓给自己五毛钱,偏要拿刀架着百姓脖子要一块钱,还声称始终保留要两块钱的权力。

这种病态的王朝最终带来了“大石碾压人肉糜”的黄巢和“腌制人肉专家”秦宗权,以及残唐五代的血腥和背叛。从因果角度倒是其来有自。按莎翁的说法就是: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既然唐朝一个堂堂大国都能自作孽搞烂了自己,日本列岛小格局,学习唐朝而玩残自己是分分钟的事。但日本既存的社会体系却在这时发挥了效用,把日本从唐朝的死路拉出来,走上了一条纷乱却不时充满活力的道路。这其中,武士阶层的崛起就是难以绕过的话题。

对于日本武士,人们常习惯于符号化的解读,却忽视该群体在历史发展中的嬗变。这个变化过程中,武士和土地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土地造就了武士,却也毁灭了武士。

【1】律令制崩溃和武装农民的崛起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浮世绘上的古代日本农民

日本改革虽然自七世纪的大化革新开始,但最系统的是八世纪初出台的《大宝律令》。该律令仿造唐朝,规定了官僚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划,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唐朝式的均田制和府兵制。朝廷编户籍,把百姓定为公民。

这个公民的意思是农民耕种国家分发的公田,按时交公粮。百姓平时耕种,以向国家缴纳租庸调,战时则需要出壮丁服兵役。公民一死,地就收回重发。日本国的财政军事皆基于此。然而日本不是中国:

一方面,日本朝廷没有唐朝那种源于北朝体系的强大中央权力做依托。天皇具有的政治实力并不能把各派势力任意搓圆捏扁。豪强群体和新兴的僧侣集团反而把天皇逼得没脾气。日本天皇从平城京(今奈良地区)迁都平安京(今京都地区),不仅是出于在交通便利地区新建大都市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平城京所在的大和国寺社势力强大。

另一方面,日本农民没有唐朝农民的忍耐力。不仅是因为日本列岛不如唐土丰饶,更因为日本农民出身部民制社会,天皇对其控制力远没有唐朝那么强。

因此,701年《大宝律令》公布后,很快就迎来了多方面的崩溃。在官僚制度上,部民制时代由特定家族世袭某种官僚的现象持续存在。从唐朝学习的官位体系反而成了世袭家族们区分族力高低的工具。而地方官员迅速与地方豪强相结合,蚕食朝廷对地方政府的管控。经济上的崩溃更为显著。律令制改革的二十年时间内,日本农民就各种跑路逃窜,导致田地荒芜,致使朝廷财政困难、兵员匮乏、盗匪横行。

朝廷为缓解压力,公布了“三世一身法”,把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扩充到三代。但是以古代人的寿命,三代后充公你这不等于明抢吗、你丫以为太君们是中国农民柔软可欺吗?众多日本农民对天皇的的态度是: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好吧,农民就是这么不配合,搞得日本朝廷持续穷困。以至于天皇的宫殿年久失修、断壁残垣,而且守卫不足,被盗匪劫掠。天皇们很无奈,终于决定破罐破摔:承认对民间自垦土地永年莫取。

朝廷这种休克疗法无异于一声惊雷,使得被老百姓遗弃荒废的、杂草丛生的土地瞬间成了香饽饽。民间对土地出现了一波疯狂的开垦和兼并风。各地炒地团纷纷出现。这其中,以京畿地区为核心的经济发达区域,贵族化身地王,跑得比中国地产商还快。而在远离政治中心的东国地区,尤其是关东平原地区,空有沃野,却因为交通地理的原因未被显贵们染指而大片荒置。大批的农民趁虚而入,在此地开荒。一线城市炒不起,我炒三线及乡村得唔得嘎?不少人在这场运动中拿下第一桶金,经过几代经营,顺利进阶为富农地主。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当年的关东远不是现在的日本最精华地区

然而,此时的东国如美国的蛮荒西部一样,收益高而风险大。朝廷的府兵已经崩溃,作为地方政府的国衙控制力也不足。京畿地区尚且匪乱不止,山高皇帝远的关东地区更是法外之地。富裕的农民们也会因为土地资源的纠纷而大打出手。在这片丛林规则盛行的土地上,若没有武力自保,一切财富都可能顷刻间化为灰烬。

所幸的是,东国特别是关东,自古是日本尚武之地。此地原是虾夷人领地,传承虾夷人的战斗技巧。该区域周边还有诸如信浓(今长野县)这样的产马地。关东猛士,农闲时也是喜欢执硬弓策马驰射的主。发家后的关东农民家族都据此组织武装民团。这群武装民团以一个首领为核心,配上家族中的青壮年和田庄中的亲信,组成“家子、郎党”集团,再加上农民杂兵,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团体。而“家子,郎党”也成为了武士团的雏形。

武装农民的先进经验迅速在日本各地扩散,使日本遍地民团各自据守。民团不单是地主们结寨自保的依靠,也是与其他家族争夺土地资源的利刃。更有甚者,还入了朝廷的法眼,成为朝廷心目中的理想地方兵源。武装农民和朝廷的纠缠,最终为武士阶层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学界对于武士起源也有着多种说法,而实际的历史进程中,武装农民也可以被看作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毕竟源平两大武士团就源于此。至于什么地方官员在地化、宗教人员转化为武士也是有的。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后来日本刀的祖先--蕨手刀

【2】从武装农民到侍(さむらい)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谁能想到武士的出生曾经都是农民呢?

武装民团诞生之初就跟地方国衙政府勾勾搭搭。自古官民勾结屡屡出现,日本也不能免俗。国衙作为朝廷的代表,对于农民还是有征税权和司法权的。农民们虽然有钱有人马了,却尚未有与朝廷叫板的能力,还是要讨好地方官吏,甚至想方设法混进官吏队伍里去。不过一个法律问题给武装农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当时的日本,大贵族和僧侣有着强大的势力,且兼并了大片土地以为庄园。贵族僧侣很乐意将自己的政治特权延伸至财产权上。于是,他们为自己的庄园赋予“不输、不入”的权力。

所谓“不输”,意为不向朝廷缴税。所谓“不入”是指朝廷的司法及执法人员无权进入庄园内行使审判或执法的权力。这就相当于把庄园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但是,贵族僧侣自垦和并购的庄园一般分布在京畿周边。关东路远不便,民风彪悍,人都被贵族老爷鄙称为东夷,自然入不得老爷们的法眼。

然而山不到穆罕默德这边来,穆罕默德就到山那边去。东夷们顶着贵族老爷的深深鄙视,依然削尖了脑袋用热脸贴冷屁股,把老爷们的臀都快热熟了。老爷们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点头把东夷们的田庄寄于自己名下。东夷们则继续实际占有经营田庄。这种庄园就是“寄进庄园”。通过这种方式,农民们蹭到了“不输、不入”的特权,跟着吃肉的大老爷们喝汤。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日本武士所穿的垂直--典型的农业风格

但是东国多地远离京畿,贵族老爷们不能指望着远来的粮食过日子。农民们就想办法用良马、鹰犬等土产来讨好贵人。送东西不够,还得送人。乡下高档东西少,精壮小伙子大把。送一群来给朝廷的老爷当差站岗,既威武又善战。而且小伙子们还能来一线大城市体验花花世界,何乐而不为呢?贵族老爷本身也很想借助地方武装农民来保障自己的实力。毕竟朝廷在军事体系崩坏后,就巴望着利用这些地方新诞生的豪强力量来填补空缺。所以武装农民们里的精英充当起了京畿周边寺社朝臣的保镖护院工作,说难听些就是狗腿子。

不过交流永远是双向的。当武装农民们挤破头去讨好上方贵人时,贵人们也在想办法把自己的势力安排到地方。这方面天皇家就做的很早。早在公元889年,宇多天皇把恒武天皇曾孙高望王降为臣籍,赐姓平。日本皇室无姓,赐姓就意味着排除皇室身份,成为臣子。高望王就变成了平高望,被派到关东的上总国任上总介(上总国地方副长官),是为著名武士集团恒武平氏之祖先。

后来,清和天皇后代经基王被赐姓源,是为日本最有名望的武士集团清和源氏之祖。天皇一大家子人口众多,在经济崩溃的时代,都是张嘴要饭的累赘,而关东虽荒蛮,却也是个谋生的好地方。年轻人嘛,应当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古语说的好,广泛天地大有作为嘛。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农村永远是磨练人的地方

诸如源平和权臣藤原氏分支这样的贵胄虽然在京都这种遍地权贵的地方是小角色,但一下基层,足够在乡民面前秀尽优越了。地方暴发户也乐于追捧这些有高贵血统的贵客。这些失落贵族很快就在地方上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荣誉感,和地方势力快速勾搭到一起,整合了地方众多武装农民势力,成为其共同的首领。以平氏、源氏和藤原氏为首的地方武士团逐渐形成。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日本第一大反贼平门将首级所在地

这样,一个有战斗力又有高贵血统的集团走上了崛起之路。但是别高兴得太早。此时的日本,朝政把持于权臣之手,天皇权威也just so so,何况你个降为臣籍的野种?到了京都,你还是个打工仔。有高贵血统的打工仔?那是什么?还是打工仔!比如平高望的孙子,后世关东武士的大偶像平将门,在京都也只是寄居权贵家中,做些站岗放哨维护治安的民警工作,毫无在关东一堆郎党前呼后拥的威风。京都米贵,居大不易哟!

所以武士在此时还只是给权贵做服务工作的打工仔。因为日本官职都是家族长期继承,改变不大。所以起步就被定义为地方官员的武士团首领正常最高也就是五位的官,距离具有入宫面圣权的四位官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武士,只能是权贵朝廷的侍者。后来日语中武士被称为“侍”(さむらい,音samurai)就源于此。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武士终究会成为日本古代战争的核心力量

【3】武士团的崛起良机来了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近代老照片上的日本武士

天日轮回昭昭,世事无常难料。今日登堂上殿,明日满门被抄。此时卑微无势,他时怒马金刀。莫欺少年穷困,不把豪杰错嘲。怎知否,今日一句笑语,换来子孙人头掉?!

虽然武士集团的诞生起点很低,但是发展前景绝对是日本最好的政治势力之一。让我们分析下此时的形势:

首先,在平安时代,天皇长期无权,朝政主要把持在以藤原氏为首的摄关家。所谓摄关,摄政关白是也。摄政大家都懂,这个关白虽然是日本特色官职,却直接来源于中国《汉书》里对权臣霍光的描述:诸事皆先关白光,而后奏天子。霍光凶不凶?且不说刘弗陵死的不明不白这种八卦,让一个刘贺说被废就被废,那是何其嚣张。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这些年最大考古成果让这位前帝王成为热门话题

关白也是如此。藤原氏的套路就是,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女儿送给天皇,拼命生出孩子,然后就让年轻的天皇退位做上皇(退位出家的则叫“法皇”),使幼儿继位。藤原氏就以外公+摄政的身份说一不二。天皇成了藤原氏的播种机。

皇家也要争,所以趁着藤原氏继承人衔接不力的机会,出家的法皇开始掌权。因为法皇出家要建寺院,以寺院名为号,故而法皇或上皇执政被称为“院政”。平安中后期,皇家和摄关的竞争激烈。双方都需要稳定的军事力量来维护。那群有兵有粮有血统的武士团首领,自然就成了焦点。招徕和培养自己的武士团势力,成为院摄斗的核心。白河上皇搞院政时,就在其御所北侧蓄养武士以为爪牙,史称“北面武士”。后来风头无两的伊势平氏就属于此势力。而另一个大武士团清和源氏的栋梁源义家则亲近于摄关势力。武士在这种争斗中依附于权贵,并趁机积累自己的势力。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日本古代武士集团

而此时,武士的争斗也开始和朝政相关联。比如白河上皇为了打击亲摄关的源义家,将其耗费多年所开展的后三年战役定为私斗,不发放军饷。武士将朝政延续到了地方。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日本古代僧兵

第三,武士自身也积极进取。比如源氏栋梁源义家在东北地区的“后三年战役”中取得了东国广大武士的效忠支持。而伊势平氏则利用近海港口的优势,展开对宋朝的贸易,赚取大量财资。此外,东北地区的地方势力藤原清衡以金矿、马匹等资源为依托的奥羽武士团也是财大气粗,在奥州平泉兴建寺庙,恢宏如画。武士已经不仅仅是一群只会从田野里刨食的、会武艺的农民伯伯了。

历史的指针转到了十二世纪中期,日本的历史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故,此次变故是日本朝政积压矛盾的大爆发,也是武士崛起的最佳契机。来自于乡土的武士们能否抓住这个机会走上日本历史的前台,又有着怎样的演化历程?

且听下回分解!(手动惊堂木)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往 期 回 顾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东瀛乱弹】之 日本人到底是怎么来的?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东瀛乱弹】之大化革新的前夜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东瀛乱弹】之 唐朝老师不靠谱

东瀛乱弹之四:与土地交缠而生的武士

欢迎关注 最强冷吧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