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的身心双修理论和方案 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由于五脏间的相生,所以五脏的生气才...

 昵称36838910 2016-12-26

中医养生的身心双修理论和方案

1、修身

天地人一体化是中医养生的基础。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中医自古以来坚持天地人一体论。《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各部——外而四肢百骸,内而五脏六腑,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以脏腑为核心,经络气血相联系的统一有机整体。《黄帝内经》还详细描述了五脏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脏与脏之间相生相克的理论——依照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胃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相克为,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由于五脏间的相生,所以五脏的生气才会生生不已,又由于五脏间的互相克制,所以又不会生而无制,从而保持五脏间的平衡。

正是由于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所以中医治病不针对病,大医者擅长把握全局调整身体五脏平衡。一旦身心平衡,疾病可不治而愈。一般药医的眼光仅在治病,就事论事已无真正中医的本色。往往解决了局部又打破了整体平衡。所以经常有人抱怨喝了几年中药汤却不见效果。

把握整体的核心——掌握脏腑中五脏之间的临床关系才是中医养生的命门所在:

心与肺的关系:心肺共处于上焦,为娇脏,极易受损。心主血,肺主气,心肺相佐,共司人体的血液循环。心气足则肺气充沛,肺气充沛则而循环正常。反之肺气不足就影响血液循环,心功能不好影响呼吸。人病危的时候往往是心肺衰竭。

心与肾的关系:心居上焦属火,肾居下焦属水,在正常情况下,两者互相联系,保持协调,即“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如果这种正常关系被破坏,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心肾不交”症状。

心与肝的关系:心主一身之血脉,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两者关系密切。若心血不足,以致血亏肝虚,出现“血不养筋”, 可见筋骨酸痛、拘挛、抽搐等症。

心与脾的关系:脾的运化需要心血的滋养与心阳的推动,而心的功能也需要脾输布水谷精微滋养。其次,心主血液的运行,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故心脾的关系密切。临床常见有“心脾两虚”, 表现为心悸健忘、失眠、面色萎黄、食减、便溏等症。

肝与脾的关系:肝气太旺或脾气虚,都容易出现“肝木乘脾”(肝胃不和),表现为肋痛、胃痛、腹胀等症。

肝与肺的关系:正常情况下,肺金克肝木,但在病理情况下,则往往肝反克肺。例如:肺气本虚,不能制肝,因而肝气上逆,则肺气肃降受阻,而见胸隔胀满不适。又如:肝火过盛则灼肺,出现易怒、胸肋痛、干咳、或咳嗽、咳痰而等所谓“木火刑金”的症候。

肝与肾的关系:肝肾关系密切,中医有“肝肾同源”之说。肝依赖肾水滋养,肾水不足,则肝阴不足,阴虚不能敛阳,就会肝阳上亢,出现头晕头痛、血压高症。

脾与肺的关系:肺依赖脾运化水谷精微进行滋养。临床上对肺气虚的病,有时用补脾益肺的方法治疗。

1/3页

脾与肾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肾的命门火(肾阳)协助,故命门火不足可导致脾的功能减弱,出现腹泻。此外脾能制肾水,若脾虚运化功能减弱而不能制肾水,则肾水泛滥,出现水肿。

肺与肾的关系:肺主气,肾主纳气,肾可助肺气之肃降。若肾虚不能纳气,则见喘促。临床上由肾虚而致的哮喘,需从补肾进行调养。

上述所讲的五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这一特点,也体现了中医文化整体观的思维特点。几千年来的医学实践证明,《黄帝内经》对人体的这一认识才真正符合人体的真实情况,是正确而科学的。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又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明确指出养生保健的关键全在于滋养人体正气,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数千年来,传统养生文化秉承《黄帝内经》的核心理论,传承发展、生生不息,体现的是一种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再生哲理??

所以基于一体论的观点,中药调养讲究阴阳平衡,调和五脏六腑,互为因果,彼此照应,我们设计出一系列的五脏养生产品。

2、修心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参透人体而揭示出的一种规律。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这一规律就被古人称之为子午流注。

一、子时(23--1 )此时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子时前入睡有利于胆汁的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前不入睡者,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易变浓结晶,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形成结石。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很多中老年人会感到自己年纪大了,胆子反而小了;其实不是胆子真小了,而是上了年龄不注意保养,胆气虚弱所致。子时也是人体一阳来复之时,此时如能进入深沉睡眠状态,有利人体一阳来复。

二、丑时( 1--3 )此时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肝使人体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血不能归仓,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易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三、寅时( 3--5 )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疾病反应尤为强烈。

四、卯时( 5--7 )此时大肠经最旺,人排大便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卯时也适合补充人体水分。

五、辰时( 7--9 )此时胃经最旺。人在辰时吃早饭最容易消化。辰时应该安排进食。

六、巳时(9--11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人体消化、吸收、

2/3页

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帅。巳时是人体消化、吸收食物营养的关键时刻。'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就好,嘴唇就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七、午时(11--13点)此时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肝卧血归',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气足者脸上毛孔细致,皮肤白嫩红润。午时也是一阴来复之时,小休一会有利人体养阴。

八、未时(13--15点)此时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送至脾。未时注意适当补充水分有利人体新陈代谢。

九、申时(15--17点)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循环水液并将多余部分排出体外,使津液在体内循环。申时是人体泻火排毒的时候,此时排尿或运动出汗均有利体内'火气'的排出。申时适合运动。

十、酉时(17--19点)此时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酉时是人精力较好的时候。

十一、戌时(19--21点)此时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人应在戌(xū)时末(21点左右)准备入睡或进入潜睡眠状态。

十二、亥时(21--23点)此时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能在亥时初(晚九点)就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晨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相当于一天的'冬季'。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所以基于子午流注的观点,心理调养讲究应季顺时,收放得体,动静结合,彼此照应,我们设计出一系列的养生功法。

在中医养生康复大背景下整合资源可以做出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以中医诊断检测为由头,推出独具特色的五脏一体康复疗法,配合茶、酒、食和和道教修身养性功夫演练修行形成系列,使产品品牌形成一种道家养生文化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起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有强烈的创牌活动,吸引大家对道家养生了解。

开展养生咨询、私人理疗、养生康复理疗、道家养生课程培训等业务项目。服务项目是以高端的私人养生咨询与服务为主,提供个体化的养生指导方案;道家功法修炼:利用内外兼修的方法,打通内在的经络,及时补充能量,开通人的智慧,充实人的内涵;道家养生课程培训:培训内容分有养生操、静心术、命理学、内功修炼等。

3/3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