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间血压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如何应对?

 lsyy2096 2016-12-26

人体血压不是恒定不变的,多数健康人的血压呈现为昼高夜低型,一般夜间血压较日间降低10-20%。一些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夜间无明显降低,甚至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这种情况称作“非杓型血压节律”,这是一种不健康的血压节律。有研究发现,夜间血压无明显降低者更容易发生脑血管病与心梗。这与夜间血管系统持续承受较高压力有关。导致夜间血压增高的原因很多,例如睡眠质量差、降压药物应用不合理、并存其他疾病(例如严重的慢性肾病)等。


有研究显示,对于非杓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短效降压药物有助于使其血压节律转变为杓型(Carter BL,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ghttime dosing of antihypertensive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design of a pragmatic clinical trial. J Clin Hypertens. 2014;16:115)。但不建议夜间应用利尿降压药物,这会使患者频繁起夜加重夜间高血压。由于长效降压药物在24小时内能够维持较为恒定的降压作用,因此睡前服用此类药物对于纠正非杓型血压节律帮助不大。然而,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清晨时间段血压明显升高,这也会增加心梗和脑血管意外的危险,这些患者在晚上睡前服用降压药物也是合理的。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血压昼夜节律特征需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仅靠一两次自测血压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夜间血压是否下降。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血压无明显降低、甚至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请咨询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调整服药时间。


郭艺芳,现任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预防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副会长、河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等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