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是个不好说话的人

 石匮石 2016-12-27
说起儒家学派,我们都能想到孔子和孟子,一般人都觉得,这二位大儒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说话迂回曲折,意味深长。不过,最近,公众号“今日值得花时间”发了篇文章说,孟子其实和孔子完全不一样,他可不是大家以为的这种形象,孟子其实是个说话无所顾忌的人,就算你是君王,天下一把手,一样让你下不来台。
比如说,有一回,孟子跑到齐国推销自己的改革方案,但是不知道齐宣王是不愿意,还是没能力,一直拖着不做,孟子一肚子不满意。有一天,孟子撞见了齐宣王,他就问齐宣王,一个人要外出,把自己的妻子孩子都托付给朋友照顾,结果回来发现,老婆孩子被饿得皮包骨头,这样的朋友该拿他怎么办?齐宣王想都没想就说,当然该绝交啊。孟子又问,那如果最高法院的法官,管不了县里乡里的法官,又该怎么办?齐宣王说,当然是把他给撤了啊。孟子再问,那管不好国家的君王,该怎么办?齐宣王被堵得不知道说什么,只好打个马虎眼,让这事过去了。
后来呢,孟子在齐国费尽心机,折腾一番,全被齐宣王这个无厘头国王,嘻哩哈啦化于无形。孟子知道一切都白费了,收拾行装,离开齐国,回家。途中,孟子在一个地方连住了三晚,为什么呢?他其实想等齐宣王回心转意,请他回去。结果,齐宣王没等来,等来一个懵懵懂懂的青年。这青年大概觉得孟子还算是个人才,准备替齐王劝孟子回头。谁知正襟危坐,说了半天,孟子靠在茶几后面睡着了!这青年很生气,孟子起身,引经据典,一顿连教训带解释,把这个多管闲事,又不知道自己斤两的年轻人打发了。
再比如,孟子是邹国人,邹国曾和邻国鲁国发生过边境纠纷。发生纠纷的时候呢,邹国被打死了三十多个公务员。但是邹国的老百姓,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官被人活活打死,完全无动于衷,也不出手相救。邹穆公就跟孟子诉苦,你说我该拿这些刁民怎么办?全杀掉吧,他们人数太多,杀也杀不完;不杀吧,以后人人都这样,那还了得?孟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你这是报应,当年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饿死、冻死在路边,你们这些公务员却富得流油,钱多得都没处花,你们怎么不想想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出来混,早晚要还的,你现在还想怪他们?话都直接说到邹穆公的脸上了。
其实呢,孟子不好说话,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他招弟子的条件。孟子招弟子“五问不答”,也就是说,那些自以为地位高的,自以为了不起的,自以为年长的,自以为立过功的,自以为有交情的,这五类人来请教,一概回绝。
你别看孟子这样,后世的皇帝们可是挺看好他的。比如,两宋之间,有个叫晁说之的文人,曾经说过孟子的坏话。他告老还乡时,去向皇帝辞行。当时的皇帝是宋高宗赵构,赵构撇撇嘴说,你就是那个写书说孟先生坏话的家伙吧?孟先生给我们指出了光明大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说孟先生的不是?你看,连说说都不行,问题是,孟子说话这么不留情面,皇帝们为什么还这么推崇他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古今中外,世界上所有的政权都知道,政权的正当性是很重要的,而孟子帮他们找到这个正当性。比如宋朝,就是靠陈桥兵变起家,为了不让别人照葫芦画瓢,也弄个革命推翻了自己,肯定要特别说明一下,只有我们老赵家,才有做龙椅的福分。再比如,朱元璋当初从一个要饭的流民,摇身一变成了万人之上的天子,要是天底下各个乞丐都想穿一穿黄袍马褂,那还了得?所以就得找个正当理由。恰好,孟子在《孟子·尽心下》里给了个理由。孟子说,从尧、舜到汤是五百多年,到文王是五百多年,再到孔子又是五百多年,五百年间肯定有皇帝出现,但皇帝是谁是早就预订好的,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第二,孟子赞成了君权合理。孟子能在后世成名,主要原因就是他特别强调君权,在这个问题上,孟子每次跟人辩论,都是一场程度不同的战役。最重要的那场战役里,孟子咬牙切齿地痛骂“杨朱、墨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意思是不尊崇君权父权的学派,和畜生有什么差别。就这句话,后来被汉武帝发现了,觉得孟子说得好,这成了后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导火索。所以,只要孟子赞成了君权合理,就算他曾经对君王有些过激和不敬,那都是过去的事儿,再说,他说的都是孟子那个时期的君王,和后来推崇孟子的皇帝并不相干,后世的皇帝们尊崇孟子,还能落一个心胸宽广、能听逆耳忠言的美名。

本文源自:认识诸子系列之二:孟子是个不好说话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