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五大症状一招解决!

 张东键 2016-12-27

俗话说“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

中医认为,湿气不除,人会莫名犯困、没有精神,嘴里感觉黏腻、发甜,身体沉重、发懒。它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人体内的气机运行过慢过缓,形成了壅滞,为内湿;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机体感受到了这种黏滞之气,体内的气机也变得迟缓,就好像外界的潮湿侵入体内,则为外湿。由于环境、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

湿气重,7大部位最受伤

湿气称得上是“万恶之源”,遇寒成湿寒,预热为湿热,遇风则化为风湿,这三种“湿”入侵人体,易导致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部位的问题。

消化道:影响食欲,不想吃东西,还会出现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马桶壁。

泌尿系统:体内湿气重,细菌滋生,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来。

关节:湿气入侵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

头部:湿气入侵头部,则出现头晕、犯困、头重如裹。

胸腹部:湿气滞留胸腹部,则出现胸闷、胃胀。

下肢:湿气往下走,可出现下肢水肿、交期等症状。

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五大症状一招解决!

警惕!4个招湿气的坏习惯

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会让湿气乘虚而入,因此,一定要杜绝以下坏习惯。

1、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贪凉,喝酒,口味重

油腻、过咸的重口味食物影响脾胃功能,而冰淇淋货凉性蔬果等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酒助湿邪,喝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因此酒精尽量少碰,做到适量、均衡饮食。

3、久坐不运动

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会越多,因此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打的表现。因此,适当运动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4、不注意生活细节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穿衣过少、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待在密闭的房间里。因此注意保暖,洗头后及时吹干、适当开窗通风都能减少湿气侵入身体的风险。

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五大症状一招解决!

自测,5个特征看出你“湿不湿”

1、看体型: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2、看舌头: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舌苔白腻或黄厚腻。

3、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圆柱体、很通畅的,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后就能擦干净。一旦返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

4、看起床状态: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5、看平时状态:户外湿气一大,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中医讲“湿重如裹”,一种被包裹着,动不了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用水洗过但没干的衬衫那么别扭。

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五大症状一招解决!

解决:1个绝招祛除湿气!

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乃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在央视的《健康之路》栏目中有过相关科普。

湿气在,百病害,湿气除,百病无,五大症状一招解决!

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

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足贴。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湿效果要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