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元春赐婚与黛玉之死

 等待MYLOVE 2016-12-28

论元春赐婚与黛玉之死

到底是谁迫害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姻呢?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认为是贾元春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最直接的证明便是赏赐的“红麝香珠”宝玉和宝钗的一样,连贾宝玉都疑惑“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但是不管怎么解释,有一定是可以认同的,贾元春不喜欢林黛玉。当然也有人说在元春省亲那一回中,她之所以把宝玉的‘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是因为她不喜欢“玉”,而这个‘玉’就暗指林黛玉,个人觉得这样的解释有点牵强。如果单从字面上抠的话,第一宝玉也有‘玉’,第二,‘红香’也用‘怡红’给代替了。

她不喜欢红香绿玉,大约是不喜欢‘香’、‘玉’这样的字眼,贾雨村就说过‘春’、‘红’、‘香’、‘玉、等艳字,都是俗套。元春是一个很高雅的人,从后文中让弟弟妹妹作诗纪念,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故而‘香’、‘玉’等字的确俗艳。其次,‘香、玉’等字眼代表的是金银,富贵,地位。而这种字眼正是宝玉所喜欢的,比如贾政问稻香村怎么样,宝玉便说出心里话: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哪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可是你看元春是怎么看待大观园的呢?文本上写道“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所以元春是一位崇尚节俭,不求富贵,希望骨肉团圆的这么一位女性。

论元春赐婚与黛玉之死

文本上对元春有两处描写“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里面有一个字眼是很重要的——贤;贤字在中国是一个很高的称谓,先贤,圣贤,贤妻良母,就贤若渴。元春被封为贤字,可知其品格。那么“凤藻”作何解释呢?唐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宋司马光 《稷下赋》:“惜夫美食华衣,高堂闲室,凤藻鸱义,豹文麋质。凤藻可以理解为华美的文辞。但是元春自己又说:“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元春自谦不会作诗,可是从她的话中表明,她写文赋还是极好的,起码很自信,否则也不会说出“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的话,但是元春怎的不会作诗吗?或许不会,可是她评价诗一点都不含糊,直指薛林与众不同,又指黛玉代宝玉那一首为前三首之冠。如果说她不精于此道,断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元春就像历史上的班婕妤,班婕妤刚入宫时因为文才被皇帝宠幸,后因赵飞燕姐妹诬陷而失宠。红楼梦对元春的信息一直贯穿始终,因为元春可以说是贾府最大的靠山,一旦元春倒台,贾府自然祸事也就不远了。在文本凤姐有一段话“昨儿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这一段话折射出来的信息,现在通常理解为元春在宫中遇到政敌,也是一位娘娘,一位狐媚的娘娘。而这一回,已经是七十二回,再进一步理解,元春已经失宠了,或者开始失宠了。

无论历史上还是生活中,但凡正统思想的女人,特别讨厌狐媚、妩媚这类女子,比如王夫人讨厌晴雯,骂她:“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贾母讨厌赵姨娘:“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里面插一个小曲,赵姨娘这么可恨,屡次寻事,王夫人却奈何不得她,如果不是有贾母在给王夫人撑腰,王夫人很有可能被赵姨娘踩在脚下,因为贾政还是很宠爱赵姨娘的。那么元春在宫中是个什么情形呢?皇帝的母亲对元春是什么的态度呢?从贤德妃三字看来应是受到老一辈的太妃喜爱,也可以说除了皇帝外,还有这些人佑护元春。但是五十多回里宫里有一位太妃欠安,没多久便薨。如果是喜欢元春的太妃死了,那么元春在宫中的地位便会受到其她“擅风情,秉月貌”的妃子妒忌或者诬陷,如果皇帝一旦对元春失宠,可想元春在宫中的环境是如何的日益险峻。

论元春赐婚与黛玉之死

再回过来说,元春文采很好,这是她开始受宠的原因。虽然不大会作诗但是并非不会欣赏,比如宝玉曾说李纨“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可是李纨却能一眼评出“风流别致潇湘子,含蓄浑厚蘅芜君”,李纨可以,元春自然也可以,古人讲究‘文如其名‘。从林黛玉的诗中就可以看出黛玉的为人,轻浮、不端重。用王夫人评价晴雯袭人的话说“冷眼看去,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若说沉重知大礼,莫若袭人第一。虽说贤妻美妾,然也要性情和顺,举止沉重的更好些。”这句话也可以作为元春衡量宝钗和黛玉的为人。

元春与宝玉名为姐弟,情若母子;在宝玉的婚姻大事上,她自然不会轻视。宝黛的婚姻理应在贾母去世后,元春才会做主。贾母不死,元春是不敢违背的,文本上写道:“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 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祖母之忧。”这句话折射出元春与祖母之间的深厚感情,国家以“孝”治天下,士族大家则更注重“孝”道。比如宝玉对黛玉表忠心是怎么说的“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第四个就是妹妹了,再有一个我也起个誓。”再如宝玉挨打那一回,王夫人说“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虽然此处王夫人那贾母压贾政,但是“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竟比打死宝玉事还大,当然这都是从孝上说起的。所以元春虽然有权利赐婚,但是贾母若在,她还是做不了主的,因为那样会伤害她的祖母。那么元春赐婚是什么时候的事呢?论元春赐婚与黛玉之死

从文本中紫鹃说的一段话“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宝玉与宝钗被赐婚,应该是在老太太逝世后。当然也有红学家认为,赐婚在前,贾母逝世在后。那么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呢?有红学家分析死于流言蜚语,自沉湖中,而此时宝玉并不在荣府,大约很长时间后或者半年以上的时间才回到荣府。那么贾宝玉奉旨娶宝钗。但是有一点,流言蜚语是怎么来的?分析说赵姨娘一伙人作的事,不过我个人倾向于元春赐婚的旨意先到荣府,而此时宝玉尚在外面,或者说宝玉是在回到荣府时才知道姐姐的赐婚。而林黛玉听到赐婚的消息,加上府中上下流言蜚语,病重泪枯等不到宝玉回来,自沉湖中,但是肯定要给宝玉留一些话,类似“病重命不久矣,难待你归期再见一面,宝姐姐与我无别,若你真心待我,当娶宝姐姐为妻,方不负你我之间的情谊”,应该会是这样的意思。脂砚斋在元春点了一出戏《离魂》后面批语,伏黛玉死。若依据《牡丹亭》,那么黛玉死在中秋夜,而中秋夜无月,且风雨大作。总而言之,黛玉之死,与元春的赐婚有着直接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