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广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这说的便是挽袖,它是清代女装的接袖部分,穿戴时翻转在外。这件“天青暗花纱百子图挽袖大襟马褂”的挽袖正面大抵素净,装饰主要在背面。其别致在于,两面效果迥异,着装者的行动会带来视觉效果的改变。 ▲ 天青暗花纱百子图挽袖大襟马褂 清 身长90厘米 两袖通长135厘米 袖口52厘米 下摆宽88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作为服装的重要装饰,挽袖常常精工细作,华美秀丽。因饰于袖缘,故构图常取二方连续。工艺以彩织、刺绣居多,题材丰富。尤其在山水题材的挽袖上,远山近景颇具画韵,千丝百彩又添风姿,别具风神。今天介绍五种馆藏的山水题材挽袖。 舟船水云间——白缎地拉锁绣舟船风景挽袖
长49.5厘米 宽9.2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案左右对称,于白色缎地上彩绣舟船风景。建筑风格或中或西,人力舟、火轮船并现,树木山石点缀其间。揣摩设计意图,应在展现清末的西风东渐。工艺采用拉锁绣,线条流畅,运针缜密,配色丰富,在山石、建筑及船舷均用褪晕绣法,营造出绚烂多彩的视觉效果。 ▲ 白缎地拉锁绣舟船风景挽袖(局部) 清 山水鸟鸣涧——灰缎地彩绣山水人物挽袖▲ 灰缎地彩绣山水人物挽袖 清 长52厘米 宽9.5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两条挽袖题材、绣法相同,而构图略异。用黑线勾勒幅边,颇有画韵,全幅以迂回曲折的山径串起亭台、树木、人物、舟船、山石等,山峦起伏、水面扬波、林木葱郁、鸟鸣深涧,亭台楼阁布列其间,构图疏密得当,充满节奏与韵律。远处白云缭绕,近处人物或徐行、或赏景、或泛舟,一派悠游自得。绣线极细,约为普通绣线之半,依表现对象而变换绣法和色彩。绣法丰富多样、设色浓淡相宜、意境清雅脱俗,设计制作俱佳。 ▲ 灰缎地彩绣山水人物挽袖(局部) 清 白云绕山间——灰缎地拈线绣山水挽袖▲ 灰缎地拈线绣山水挽袖 清 长51厘米 宽9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这对挽袖以捻线绣表现山水园林。捻线,指将两股以上的纱加捻成线。图案左右对称,近处林木葱郁,山石嶙峋,溪流潺潺。远方层峦叠翠,白云绕山,大雁高飞。依山势地形,加入亭台楼阁,使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自然融合,深具宁静清新的雅趣。
孤阁隐山涧——白缎地彩绣山水挽袖▲ 白缎地彩绣山水挽袖 清 长49厘米 宽9.5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这对挽袖描构图以亭台楼阁为中心,阁中人物三两成群、或举杯对饮、或高谈阔论,近处树木茂盛,远处群山连连,白云缭绕;中有舟船数艘停泊岸边。宋人郭煕有云:“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此作有山有水,有亭有云。即秀媚又明艳。色调以蓝绿色为主,颇具青绿山水之意;且绣工精致,局部多处使用褪晕绣法,整体意境清雅怡人。 ▲ 白缎地彩绣山水挽袖(局部) 清 重檐飞翘角——白缎地拉锁子串珠挽袖▲ 白缎地拉锁子串珠挽袖 清 长50厘米 宽9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这两条绣作分别取自两幅不同的挽袖,表现内容不同但绣法相同,均采用“挽针绣”。挽针绣也称拉锁绣,做法是用大小二针相互配合,大针用于盘排线条,小针用于钉固,形成条状绣痕。除了大面积的挽针绣外,还于花朵、树叶、佛手、绣球处加饰“珠绣”,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效果,显得更为华美丰富。左边的挽袖展现了亭台楼阁之美,远处绣有白云、青山、红日,近处则树木葱葱、湖水粼粼。
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造型生动多样。右边的挽袖题材主要为动物花卉,远处虽有远山,近处虽有楼阁却都隐于繁盛的花卉间,整体画面显得热闹非凡,而所用的珠绣也为此绣作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南朝宗炳《画山水序》云:“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这些作品均以山水木石入绣,不仅传达出绣者寄情山水的旨趣,也能令观者入景生情。虽然挽袖已成过往的时尚,但其风采却与日月同光。 清华藏珍 —— 丝绣撷英 织绣展 开幕时间 2016年9月10日 展览时间 常设展 展览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9号展厅 展览总策划 冯 远 策展人 尚 刚 张 敢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 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开馆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近邻学校东南门。 地铁路线: 13号线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号线 清华东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线: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运通126。 清华东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运通110、快速直达专线82。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网: http://www.artmuseum./ 图文编辑/垚梦 视觉统筹/王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带您走进艺术的殿堂 |
|
来自: 木头1018 > 《考古 博物馆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