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昭王时代的将相铁三角——魏冉、司马错、白起的征战之路(四)

 秦岭海狼 2016-12-29

4.三将拔三城,关外形势大逆转

就在司马错与魏军交锋的第二年,即秦昭王十三年,秦国又派上郡守向寿攻打韩国的武始①。向寿曾经镇守宜阳,攻韩也是轻车熟路,而且司马错去年的行动为他拉开了空当。

从地理距离来看,秦国似乎应该先攻打宜阳附近的韩国武始,再打远端的魏国襄城。为什么魏冉与司马错决定舍近求远先打襄城?因为兵圣孙武有句名言:“近而示之远。”②

襄城原为楚地,后被魏国夺取。以此地为据点,向北可进攻韩国的阳翟,向东可以进攻魏国的安陵,向南可进攻原属楚国的叶、宛两座重镇。所以司马错占领此城一事不仅让魏国高层受到震撼,也把韩国君臣的注意力吸引到南边。毕竟,阳翟离韩都新郑不算太远。如果秦军从襄城出发攻破阳翟,就能长驱直入地杀向新郑。既然韩魏都把防御重心都放在南线的司马错部秦军,对西线的戒备就松懈多了。

到了第二年,魏国为收复襄城与秦军交战,被守城秦将击退。韩国也警惕着观察秦魏动向,却不料秦将向寿从西线突袭武始。韩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没想到秦国又很快把矛头指向了武始附近的新城。

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北边是周王室都城雒阳③的南边门户——伊阙④要塞,西边是被秦国攻占的原韩国重镇宜阳。

其实,秦国早在秦昭王七年就曾经攻打过新城。当时新城被楚国占领,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杀其楚将景缺,占领新城。云梦秦简《编年纪》则称:“(秦昭王)六年,攻新城;七年,新城陷;八年,新城归。”也就是说,秦国拔楚新城后第二年又将其归还韩国。秦国君臣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而是想以恩威并施的办法让韩国俯首称臣。这种手法早在秦惠文王时代就被相邦张仪用得炉火纯青。

可是,就在秦国归还新城第二年,韩国就倒向了齐国,加入孟尝君发起的合纵。《史记·六国年表》称:“(魏)与齐、韩共击秦于函谷。河、渭绝一日。”韩国借机拿回了被攻占的武遂地区,但未能夺回宜阳。

从韩都新郑发兵进攻函谷关,有两条大道可走,最终都要经过新城。秦国若能重新攻占新城,不仅打掉韩国攻秦的跳板,还能与宜阳、武始构成一条更为严密的防线。于是在向寿占领武始后,秦国又发动了新城之战。

按理说,命令向寿顺便攻取新城是最省事的做法。他是秦宣太后外族,与秦昭王相善,是楚外戚集团的重要成员,政治上绝对忠诚。他从秦武王时就身居要位,多有军功,能力没问题。况且向寿此时在前线,出任务最方便。

然而,楚外戚集团的核心成员魏冉却把上郡守向寿召回,举荐新锐将领左更白起⑤代替向寿攻新城⑥。

白起是秦国关中郿县人,《战国策》里提到他的另一个称呼是公孙起。于是有专家推测白起祖上是秦公族。只是到了白起这一代,早已变为没有什么背景的平民。从史书记载来看,攻打新城应该是他第一次独立统兵出征。

需要指出的是,白起首次统兵出征不等于他从现在才开始做将军。当时秦军功爵与职位还没有完全分离,至少左庶长爵位的大臣就职同将军,只是不一定会被任命为战时主将。白起此前虽未做独立统兵的主将,但应该以裨将(副将)身份屡立战功。否则,在崇尚军功的秦国,行伍出身的他根本不可能得到左庶长、左更的爵位。

白起能获得这次机遇,与楚外戚集团核心成员魏冉是分不开。魏冉应是见识过白起做裨将时的出色表现,所以才破格提拔他为统兵大将。事后证明,这是一次绝妙的换人。

秦国上次攻新城是从秦昭王六年打到秦昭王七年。如果是从冬十月出兵到来年春季结束,实际上也就打四五个月。但是,当年甘茂拔宜阳之战打了五个多月,就被秦军诸将公认为是没有效率。第一次新城之战打那么久的主要原因是,这座城的规模不小。

据《秦代政区地理》称,秦新城东西1680米,南北1250米,周长5935米,大约城方六里。如果没有十万大军与充足的战备,很难拿下这个军事重镇。更重要的是,楚国早已把新城升格为郡级单位⑦。庶长奂攻打的实际上是楚新城郡,故而在斩首二万并杀楚军主将后才拿下此城。

韩国拿回新城后,势必会在原楚国新城郡的基础上加固城防。然而,初任主将的白起小试牛刀,很快攻克新城,没让敌军顽抗到明年。史书没记载他采用了什么样的战术,甚至连斩首记录也没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表现让秦国朝野感到惊喜。

从这两年的战事可以看出,秦昭王君臣是把韩魏列为共同打击对象。司马错拔襄城,向寿拔武始,白起拔新城,三位将军掠夺了不少土地、民户、财富。事后的结果证明,假如没有这几个重要据点,秦国将相很难赢得一系列的战争,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伊阙之战。

粗线条的史书记录并未充分体现这三次军事行动背后的深谋远虑。

秦国东征一直有个大瓶颈——函谷关外难以长期维持大兵团驻扎。主要问题是关外的地盘不太大,民户远不如关中多,养兵规模受到限制。这导致秦国每次东征都要从关中开出十万以上的内史军,战后又会把大部分兵马撤回函谷关内,只有少量部队镇守新得的城邑。这样无疑会拉长进攻节奏,降低扩张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国采取了两个对策:

第一,多修驰道,多造好车,多养良畜,改善交通条件与运力水平;

第二,在函谷关外开辟重要据点,形成郡级规模的东征基地。

论战国时的修路技术、造车技术、养马技术,秦国称第二,诸侯不敢称第一。关外能驻扎大兵团的据点目前只有宜阳。

在得到名为县实为郡的宜阳后,秦国基本上把洛水中上游流域与商洛道这条交通线控制住了。尽管宜阳是大都会,但眼下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守军数量也少于韩国统治时期。宜阳东有韩国的新城、武始和周国的河南⑧、毂城⑨,北有韩国的渑池与周国的新安,陷入了一个半包围圈。

秦国想要在关外部署大军的话,必须扩大东部的战略纵深,构建以宜阳为核心的三川防线。这实际上相当于打造一个新的边郡。

宜阳附近最富庶的地区就是东周王畿雒阳,两城之间有武始、新城、河南、毂城、伊阙等城塞。王畿雒阳(含河南、毂城)的战略价值极高,但灭周必定让天下诸侯获得合纵伐秦的借口,是赔本买卖,不能考虑。所以秦国君臣选择武始与新城为进攻目标,使之与宜阳构成互为犄角的城邑群。

三将拔三城之战让秦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初步盘活了关外的军事布局。

宜阳、武始、新城、襄城再加上原先的陕、焦、卢氏几座城,足以让秦国在关外保持十余万的常备军加预备役官兵,正如当初韩国宜阳的十万材士那样。不过,秦国的关外兵团是平时分散驻扎在数城(主要是宜阳与新城两座大城邑),在战时才集结成先头部队,与关中来的秦军主力兵团协同作战。

这一年,秦国史书还记录了两件大事——“五大夫礼出亡奔魏。任鄙为汉中守。

五大夫吕礼出逃到魏国后又辗转入齐。齐湣王一度有任他为相,想通过吕礼来与秦国结盟。那么问题来了,齐国如日中天,又有合纵胜秦之威,为什么反而想与秦修好呢?其实另一个问题更值得问。那就是,为什么齐国从秦昭王十二年开始决定默许秦国欺负韩魏呢?

原因不复杂。秦昭王十二年时,齐国在佐赵灭中山,巴不得韩魏牵制住秦国。到了第二年,齐国发生了“田甲劫王,相薛文(即孟尝君)走”的叛乱,更腾不出手了。

齐湣王与孟尝君好不容易平息内乱,两人之间还闹了点矛盾。国家不在状态,朝野担心秦国以此前的三年战争为由报复。故而打算利用吕礼的路子与秦结盟。吕礼也想借齐国的力量回秦(后来他也的确回来了)。但这个计划的进展很慢,还引发了复杂的连锁反应,暂且按下不表。总之,这对秦国攻打韩魏没有任何阻碍。

而任命秦武王时的宠臣——大力士任鄙为汉中守一事,与任命向寿做上郡守的意义相同。

汉中郡六百里本是楚地,在秦惠文王后期被庶长魏章与樗里疾攻取。汉中郡北接内史、南连巴蜀、东通南阳,是秦国从东南方向攻打韩魏楚的重要跳板。相邦魏冉举荐任鄙做汉中守,意在以勇臣镇边,为秦军今后从武关道大举东出做准备。

关外形势的剧变让韩魏两国深感不安,尤其是韩国,如鲠在喉。

秦孝公元年时,魏国西河郡拥有函谷关到关中东部的通道,而韩国领土最东边到达了卢氏,几乎控制了整个商洛道。商鞅变法后,秦国不断东征,韩国先后丢失了卢氏、宜阳等西部重镇,新城成为韩国在伊洛地带为数不多的据点,抵御秦军东进的主要屏障。

此外,新城还是韩国维持对雒阳以西领土统治的交通枢纽。渑池与新安两城是崤函道东段的要点,也是黄河的重要渡口所在地,黄河北岸的武遂也有赖于此地保持联络。而这两座城是通过宜阳、新城来与韩国腹地取得联系的。宜阳沦陷后,就只剩下新城这个中转站。当秦将白起拔新城后,渑池与新安等城邑也岌岌可危。

新城的沦陷让韩国与雒阳以西的领土几乎失去联系,所以韩国拼老命也必须夺回新城,而魏国同样有不得不打的理由。战争的阴影并未离开伊洛之地,杀伐之气越发沉重了,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袭。

注释:

①武始的具体位置不明。过去有学者认为:武始大概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五十里的位置,离赵国首都邯郸要多近有多近。但这样一来,向寿攻武始需要穿过周、卫、魏等国的地盘,行军距离远超千里,可行性很差。《史记集解》称“地理志魏郡有武始县”。正义括地志云:“武始故城在洛州武始县西南十里。”洛州即雒阳。可见这个武始应该在雒阳附近。

②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

③今河南洛阳市附近。

④今河南洛阳市龙门一带。香山与龙门山在两岸对立,伊水从中流过,地形酷似门阙,故名伊阙。伊阙是洛阳的南边门户。东汉时洛阳八关中就有伊阙。想从南路进攻洛阳必须先突破伊阙。

⑤《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称白起攻新城时是左庶长,战后才升为左更。左庶长是二十级军功爵的第十级爵位,左更是秦二十级军功爵的第十二级爵位,据王学理先生考证,左庶长相当于左裨将或卿的级别,左更相当于将军或卿的级别。

⑥《秦本纪》称白起拔新城是在秦昭王十三年,《穰侯列传》称魏冉举荐白起代替向寿为将是在秦昭王十四年。但这应该是秦国史官喜欢把大事件记载在完结那一年的习惯所致(例如历时三年的长平之战,秦国官史只将此事记载最后一年)。魏冉举荐白起代替向寿为将应该是在向寿拔武始之后,伊阙之战前。

⑦《战国策·楚策一·城浑出周》:城浑出周,三人偶行,南游于楚,至于新城。城浑说其令曰:“郑、魏者,楚之要国;而秦,楚之强敌也,郑、魏之弱,而楚以上梁应之;宜阳之大也,楚以弱新城围之。蒲反、平阳,相去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安邑不知;新城、上梁相去五百里,秦人一夜而袭之,上梁亦不知也。今边邑之所恃者,非江南泗上也。故楚王何不以新城为主郡也?边邑甚利之。新城公大说,乃为具驷马乘车五百金之楚。城浑得之,遂南交于楚,楚王果以新城为主郡。

⑧今河南洛阳市小屯村,故址东西长1485米,南北长1410米,周长约5400米。

⑨今河南洛阳市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