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千秋胡杨 2016-12-29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②。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③。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
  ①虞美人:词牌名。
  ②断雁:失群孤雁。

  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作者: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元易代之际。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终不出仕,过着飘零凄苦的生活。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

  赏析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附录:

虞美人·听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味典型画面表现词人内心世界的作用,理解词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感悟与小组合作形式深入把握文本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词中作者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高度精炼的概括理解体会词人深沉复杂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分析诗词意象来感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把握听雨与作者人生感悟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雨声音乐,问:听到雨声,让你想起了什么?

    (2)我们学过哪些和雨有关的诗词?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同的人看见雨,听着雨声,所思之物亦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词人蒋捷在听雨中的所思所悟。

    二、整体把握

    朗读全词  (思考)听雨的时间?地点?人物?情景?

 

时间

地点

情景

少年

歌楼  

红烛、罗帐

壮年

客舟  

江阔、云低、断雁、西风

老年

僧庐  

鬓已星星

 

    从少年——壮年——老年,这首词显而易见就是作者在听雨的情景中回顾自我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 

    三、精读课文

    师:作者的一生经历多少风雨坎坷,他怎么把自己的一生写尽呢?用什么把回忆连贯起来?(纽带:听雨)

    思路点拨: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想到了什么?哪些字有表现力?(小组合作讨论)

    首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借“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景物组合而成“少年听雨图”,传达出春风骀荡、欢乐甜蜜的情怀。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的,又是多情善感的。身处歌楼上,楼内歌声和着室外雨声,怎能不令人心醉神迷?明灯红烛、昏纱罗帐,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这灯红酒绿的欢乐时光,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正是作者着力表现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不经意间听见雨声)

    第二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客舟:漂泊在异乡                       江阔云低:阴郁压抑,前途茫茫

    断雁:孤独——作者的写照               叫:哀鸣

    古诗中,风可确定时间:东风——春风,南风——夏风,西风——秋风,北风(朔风)——寒风。

    作者所思:对故乡的思念,对亡国的悲痛,对前途感到渺茫

    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少年时是不会预料到未来的处境:为了生计而浪迹天涯,为了理想而漂泊南北?风雨袭来时只能在客舟中听着无奈的雨声,消磨忧愁的岁月。瞧那舟外江阔云低,前路茫茫;听那萧瑟秋风中传来几声南飞孤雁的哀鸣声……此情此境怎不让人柔肠寸断!(着意于眼前风景,触情生情)

    第三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僧庐:隐遁,看破红尘的心情,对现实的无奈              星星:白发之多

    显然是“而今听雨”的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无心听雨,人生真切的感悟,)

    同是“听雨”,三个不同时期,有着三种不同意境,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

    (朗读全词)

     四、品读结尾(有感情的朗读)

    无情:无动于衷,麻木                    一任:任凭、听任

    人到老年尤爱回忆往事,此时深沉的情感乃其一生的积淀。于是,淅沥不断的雨声点点滴滴敲打着词人的心扉, 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几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欢离合,已经无法掀动他感情的涟漪,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作者真的已经麻木不仁、万念俱灰了吗?如果四大皆空,又为什么彻夜难眠呢?可见作者的忧愁痛苦不仅没有得到解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五、小结艺术特色

    其一,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词人对自己的一生际遇回忆体味,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时段,选择歌楼、客舟、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样常见而又贴切的背景情节为贯穿始终的纽带,珠珠相串,井然有序。

    其二,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生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的折磨,几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欢离合,已经无法掀动他感情的涟漪,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这时一个“下”字,自然与作者风烛残年的境遇高度一致。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际遇,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吗?

    (朗读)

    六、深度思考:为何此词的题目是“听雨”而不是“看雨” ?

    七、改写训练

   (小组合作)用现代汉语以第一人称“我”把词改写成小短文

    思路点拨:我来到(  ),这里(  ),我的心情(  )……

   (交流)

     八、配乐朗诵

    自然界的雨声也许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听雨的人心情不同,感悟会有所不同罢了。

    年轻时的轻浮气盛是我们不相信自己会老去,不相信岁月可以带走我们的一切,因为我们还年轻。

    歌楼上欢声笑语,面对明灯红烛,昏纱罗帐,叫我身心沉醉。不经意间听见那淅淅沥沥的雨。雨是轻快的,是活泼的,让人感到欢快,也给我的心披上了一件缥缈轻纱。

    可当中年时候的我在异乡的客舟上聆听雨声时,曾经的年少轻狂已被雨水冲刷走了,剩下的却是几许茫然。看眼前的宽阔的江面堆满铅灰色的阴云,听一只失群的孤雁在天边哀鸣,一声声啄破了我那原有的稳重。我开始害怕孤独、离别,动荡不安的心好像在逃避着什么。       

    每当人到了老年,就没有什么事可求,也没什么可惧怕的了。

    一人独立在僧庐下,听着那沉重的钟鼓声在山中来回荡漾,中间还夹杂着那淅沥的雨声,看着外面的世界。少年欢乐、壮年愁绪已是过眼云烟。人已迟暮,一切应皆已淡然。

   “滴答”“滴答”……这一声声,一点点执著地敲击在我心头,果真可以就这样淡然么?

    八、作业布置

    背诵全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