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虞美人·《听雨》/蒋捷

 李明旭 2018-01-27

---------------------------------------------
  每次读蒋捷的这首《虞美人》,总是会立刻联想到辛弃疾的那首《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词把人生斩成两段来说,而蒋词把人生斩成三段来说。

  蒋捷的词,题目是“听雨”,但并没有对雨声和听雨的情景作具体的描写,而是通过听雨的不同地点以表现的不同心情,来描述世事的变迁,人生的沧桑之感。

  蒋捷把人生分为了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都不一样,所以同样是听雨,地点就会分别是歌楼、客舟、僧庐,但这样说未免把人生说得太悲观了。

  少年时期,固然也有歌楼听雨、罗帐灯昏的风流,但未必就没有“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样的英武。

  壮年时期,固然有因人生道路坎坷而生的客舟听雨、满耳西风断雁的悲凉,但也未必没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籙,汉箭朝飞金仆姑”(辛弃疾《鹧鸪天》)这样的豪壮。

  人老了,“鬓已星星也”,事业未成,心已成灰,看破尘世纷争,便觉僧庐道院,澄心净虑。但也未必不能有“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陆游《老马行》)那般烈士暮年的壮心。

  当然,我们没有这样去要求蒋捷。他生活在宋、元易代的时期,一生颠沛流离,尝尽人生的辛酸。南宋亡后,深受亡国之痛,隐居不仕。入元后不受征召,以布衣终老,他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吴文英《贺新郎·兵后寓吴》),大概也是蒋捷晚年生活的写照,此时听雨的心情,和少年,甚至和壮年时都有不同,是可以理解的。我所希望的,是不要让他的这首词,把我们也带进人生的宿命论中去了。

蒋捷
​----------------------------------------------​

------------------------------------
虞美人①·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①虞美人:牌名。
②断雁:失群孤雁。
③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年少的时候我沉醉在歌楼上,耳边听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面对着盏盏红烛,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中年时,我在异乡的客舟上聆听雨声,曾经的年少轻狂已被雨水冲刷走了,剩下的却是几许茫然。看着眼前宽阔的江面堆满铅灰色的阴云,听一只失群的孤雁在天边哀鸣,一声声啄破了我那原有的稳重。而今,人已暮年,两鬃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回想起人生的悲欢离合,不禁感叹道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明吧。

【听雨之美】

四季之中,“雨”是最常见的,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一个失意的人那里,雨可能会平添一段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或许就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有句话说“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同的人看见雨,听着雨声,所思之物亦有所不同。

【写作指导】

方位名词的运用巧妙,是这首词的一大写作特点。“少年听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因而用了个“上”字。“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久,南宋灭亡,他开始了漂泊生涯。心境愁苦悲凉!因而用一“中”字。“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是白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几乎到了麻木的地步,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这是一“下”字。上中下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一生的际遇,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吗?你还知道有哪些方位名吗?

【智慧点拨】

这首词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人生深沉的感悟。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中的三个时期,也是三种心境,读来使人凄然。人生是一场雨,下在不同的年龄段,带给此人不同的心境。生命是美好的,人人应当珍惜,不要等老了的时候才悔恨叹息。

​------------------------------------------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戛然而止。   
​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无静到天明也。
​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是这首词又一大特色。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 悠悠 - 悠悠的博客
​ ---------------------------------------------------------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 悠悠 - 悠悠的博客
​  --------------------------------------------------------
​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 悠悠 - 悠悠的博客
​   -------------------------------------------------------------​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 悠悠 - 悠悠的博客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 悠悠 - 悠悠的博客

             
​            
​             -------------------------------------------------------
​        
             ​蒋捷《虞美人·听雨》
​             -----------------------------------------------------------   

苏波为邓自立先生创作书法【杨慎词-临江仙】【蒋捷词-虞美人-听雨】【柳永词-雨霖铃】

蒋捷:虞美人 听雨(完美版)PP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