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国古代禅让制的历史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昵称16788185 2016-12-30


(图)尧舜禹


在儒家的记载中,以尧舜禹为代表的上古时期是一个理想的“大同时代”,因为在儒家的描述中,这一时期实行的是传说中的禅让制。不过我们只需深究一下上古皇帝之间的血缘关系,就会发现,他们原来都是一家人,而且这禅让制也颇为可疑。


上古的皇帝,按太史公司马迁的说法,是指黄帝、颛顼(音zhuanxu)、帝喾(音ku)、尧、舜这五帝,但通俗来说,包含从黄帝开始一直到大禹结束的七位皇帝,按时间顺序,也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帝挚(音zhi)、尧、舜、禹。


从血缘关系上来看,这七位皇帝其实是一家人,都是黄帝的直系血脉子孙,最遥远的血脉也不过是舜这样的七世孙。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上古七帝关系图

 

那么,问题来了,黄帝的这些子孙为什么能轮流当皇帝?难道真的是依靠才能和贤德选举出来的禅让制?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儒家对于“三代之治,天下大同”这一点是深信不疑的,但也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黄帝之所以能成为天下共主,是因为武力足够强大。史载,黄帝在阪泉打败了炎帝,炎帝就臣服于黄帝;在涿鹿又打败了蚩尤,擒获并将其杀死。正是靠着这些赫赫战功,黄帝才能威慑四方,成就了一代帝王霸业。所以,禅让之风绝对不是古已有之的。


黄帝总共有25个儿子,其中建立了自己姓氏的就有14个,这些姓氏几乎各不相同。在上古时期,建立姓氏表示的就是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不仅包括地盘,也包括人口和军队。这就说明,黄帝的子孙其实是各自为政的。


颛顼的帝位是黄帝传给他的,爷爷传给孙子,是可以理解的。帝喾和帝挚成为皇帝的过程后世很少记载,而尧和舜之间的权力交接过程却在史书中记载的比较完善。


舜的故事有些传奇,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边烧过陶,在负夏做过生意,但让他闻名于天下的却是孝顺。可以说,舜将孝道发扬到了极致。


舜的父亲叫瞽叟,也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瞽叟续娶了一房,生下了一个儿子叫象。疼爱幼子是人的本性,老来糊涂的瞽叟更是变本加厉,竟然听信了老婆和象的谗言,要合伙谋杀舜,夺取舜的家产。有一次,瞽叟让舜登上谷仓修补仓顶,自己和象却从下面放了一把火想烧死舜,舜就用背上的斗笠当作降落伞逃了出来;又有一次,瞽叟让舜挖井,在挖到深处的时候,自己和象从上面填土想将舜活埋,好在舜早有准备,从预先挖好的暗道中逃了出去。尽管瞽叟这个做父亲的没有一丝爱子之心,舜却依旧对父亲孝顺不改,只是采取了“小受大走”的办法来应付层出不穷的伤害。



(图)舜孝感动天


久而久之,舜贤德孝顺的名声越传越广,尧提拔舜作为大臣来辅佐政事,同时作为接班人之一进行考察。这期间,共工、鲧等人都是帝位的有力竞争者。不过,这两人却先后出事,舜借着三苗作乱之机问罪于共工,将其流放到了幽陵地区,又借口治水不利杀了鲧。到尧老年的时候,辅政多年的舜早已势力遍布朝野,对尧没有一丝恭敬之心,甚至将尧囚禁于平阳,并且不准尧的儿子探视,这就是《竹书纪年》中所记载的“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就连孟子都评论说“舜居尧之宫,辟尧之子,是篡也,非天欲也。”也就是说,孟子都认为舜接班这件事有篡位的嫌疑。因此,尧舜的权力更替并不是简单的禅让制,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恐怕才是关键。


大禹是鲧的儿子,也是当时一个大部落的首领。在鲧被舜处死之后,接替了鲧的治水工作,通过疏导河流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水患。想一想,连自己的亲爹都被舜处死了,正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禹如何能够忠心于舜?舜又如何能放心将自己的江山禅让给禹?历史上很多隐晦的记载都表明这是因为舜自己的儿子不争气,而禹又势力强大,威逼之下,舜只得交权。韩非子就曾说舜晚年死在苍梧这件事情,是因为“禹逼舜”。


因此,细细想来,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并没有那么美好,其实只是黄帝的子孙在利用权势轮流争夺帝位而已。


原标题:八一八上古时期的禅让制 ——原来只是一家人轮流做皇帝


*作者:许鹏飞,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