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始社会时期“禅让制”的真相是什么? 尧舜禹之间的权力斗争

 昵称散步收藏 2019-10-09

公元前314年,北方的燕国上演了一场闹剧,燕王哙“效仿尧舜”将王位禅让给了丞相子之,导致燕国内乱,齐宣王趁乱攻燕,燕国几乎灭亡。

不错,尧舜禹让贤的故事已是传数千年的美谈,可是,有些时候历史就是扑朔迷离,一件本来确凿无疑的事情,却因为“史载”而不明真相。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从原始社会时期过渡到奴隶社会时期的标志是“公天下”的“禅让制”变为“家天下”的“世袭制”。随着原始社会晚期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了贵族与平民,财产带来了权力,财产与权力使得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

《史记》中的五帝本纪

《史记》记载的禅让制崩溃的标志是禹禅让给了益,禹的儿子启取代了益,正式建立了夏朝。

貌似此前中国古代部落首领真的是以禅让制确立的,但是《史记》又明确记载了五帝的血缘关系:

黄帝是少典之子,黄帝有两个儿子的后代继承过帝位,黄帝一子曰昌意,昌意之子曰高阳,黄帝死后由高阳继承帝位,即帝颛顼。颛顼之子曰穷蝉。颛顼死后,由高辛继承帝位,高辛即为帝喾。高辛为蟜极之子,蟜极为玄嚣之子,玄嚣为黄帝另一子。

黄帝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放勋即帝尧,尧在位70年得到舜,尧让舜代行天子之政20年。虞舜,名为重华,舜为瞽叟之子,瞽叟为桥牛之子,桥牛为句望之子,句望为敬康之子,敬康为穷蝉之子。

舜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在位39年,传位于禹。禹名为文命,禹为鲧之子,鲧为颛顼之子,颛顼为昌意之子,昌意为黄帝之子,即禹为黄帝玄孙。

禹因治水有功,受人拥戴,作为舜的继承人,代行天子之政17年,而后三年即帝位。

如此看来,部落首领都为一家人,都是黄帝一族的人。所不同的是,这种继承与中国后来的“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而更类似于古代少数民族部落,部落首领死后,在贵族范围内公选或进行权力斗争,比如成吉思汗死后蒙古贵族内部进行公选来继承汗位。

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

《竹书纪年》记载的尧舜禹的权力之争

公元281年,西晋出土的魏襄王古墓中,发现了一本古书,就是今天所称的《竹书纪年》,该书记载了上至黄帝时期,下至战国魏襄王时期共2000多年的历史。这本书因藏于古墓之中,应该是司马迁编撰《史记》时所不曾参考的。关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时期的历史,《竹书纪年》有以下记载:

黄帝死后七年,黄帝的一个臣子叫左彻才让颛顼继位。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把尧囚禁在平阳,取代了他的帝位。平阳是尧的都城,古平阳城约在今山西临汾南偏西30余华里。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舜囚禁了尧之后,又阻止丹朱与尧相见。传说丹朱为尧帝之子。后稷(名弃,周朝始祖,时为农官)又把丹朱流放到丹水一带。这里的丹水应在今河南内乡一带。

舜是尧的女婿,舜与尧的儿子丹朱有着权力斗争,舜趁着尧“年老德衰”,发动政变,囚禁了尧,并取代尧登上帝位,流放了尧的儿子丹朱。

舜与禹之间有着更为强烈的权力斗争。在尧在位时期,水患威胁很大,尧求能够治理洪水的人,尧听从了四方诸侯的建议,派禹的父亲鲧治水,不过,鲧治水九年没能成功。舜即位以后,将治水不利的鲧,流放到了羽山,结果鲧死在了那里。

如此看来,舜是禹的杀父仇人,但是禹并没有很高的地位,无法同舜抗衡。但是舜选择了禹去治理水患,禹治理水患十三年终于获得成功,还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应该说禹的崛起之路是一直隐忍的,他没有忘记父亲的死。禹后来又发动政变取代了舜。

大禹治水

《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纪年》记载是葬在苍梧,与《史记》冲突不大。苍梧在今天湖南永州一带,当时,这一带并未开发,舜应该是被禹流放到或驱逐到此地而死。

总的来说,即使在原始社会时期,也存在着频繁剧烈的权力斗争,似乎也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禅让。

尧舜禹的禅让故事已传几千年,但是从先秦时期开始,对于这一制度的存在就存在质疑,孟子是儒家代表,虽然他推崇过尧舜禹的禅让制,但是他也说过:“舜居尧之宫,辟尧之子,是篡也,非天欲也!”荀子在《荀子·正论》中说道:“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李白也写过“尧幽囚,舜野死”的诗句。魏文帝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之后也说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但这是历史的“记载”,《史记》与《纪年》的矛盾使我们不能够百分百保证哪一个才是史实真相,只有找到更多的证据,参考更多可靠的史料才可能理清这一史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