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山不夜雪千里 ——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下)

 川雪898 2016-12-30

    江山不夜雪千里

       ——咏雪花古诗词赏析(下)

                                             川     雪

  宋代的咏雪诗词,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留下了不少佳作。

  宋代诗人张元的《雪》,想象奇特,颇为壮观: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取天河下帝畿。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漫天飞雪,就像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白龙身上脱落的鳞甲,在空中飘降。这两句诗,用三百万败阵“玉龙”的“败鳞残甲”写降落中的雪,设想奇崛,富于神话的浪漫色彩。毛泽东主席在《念奴娇·昆仑》里曾化用此两句,写为“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南宋诗人陆游的《夜大雪歌》,富有神话色彩: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诗人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想象奇特,富有神话色彩。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观雪》,生发奇想,饶有情趣: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诗起首的“坐看”两字领起全篇:大雪纷纷扬扬,地上积雪已深一尺有余,在这黄昏时分,更是散发着缕缕寒光。雪花在半空中舞到疲倦,显得轻柔无力;然而一缕微风吹过,又翩然起舞。上天浑然不怜惜,让琼花似的雪落尽,将梅蕊封存在冰雪之下,花香全无。最后诗人突发奇想:有谁能将这厚厚的雪做成汤和饼,来满足人们充满人间烟火的肠胃呢?

 全诗由坐看雪花飞舞到感叹雪封梅香,再生发奇想,想象用雪代替米粮。前后连接自然,想象丰富,别有情趣。

 再看南宋诗人黄庚的《雪》的前两联,写得既有气势: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江山不夜雪千里”,写大雪千里飘飞的壮丽景象,极有气势;以“玉万家”喻大雪纷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盖上厚厚的雪,像晶莹剔透的美玉,抒发了诗人对冬天的喜爱和对雪的赞美之情。

 宋代的咏雪词,大多委婉含蓄,寄托深婉。

 先看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菩萨蛮·梅雪》,借景抒情,暗含忧思: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此词咏梅雪,而实为抒羁旅别情,并暗含飘零不偶之慨。首句大笔渲染,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第二句呈现一幅冬去春来的景色:晴光照耀下碧波粼粼,野鸭飞鹭双双对对,在那碧波上回旋,凛冽中透露出生机。由此引发出归思之情,化用柳永《八声甘州》的词句,语淡情浓,耐人寻味。下片由雪下梅花引出闺思。上天讨厌梅花的纵情开放,所以降大雪将花封盖。卷帘既见院里雪下之梅,当知江上寒中之游子思家之苦。“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描写了梅花绽放之际,天降大雪,天气越发寒冷袭人,让远在异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借景抒情,思情更浓。 

 再看宋代女词人孙道绚的《清平乐·雪》: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词一开始,写黄昏之际,词人看见雪花在漫天飞舞。“轻模样”,轻盈的模样,形容雪花贴切传神。接下来写她半夜时分睡在床上,静静地聆听着大雪压折梅树和竹枝的声音。由物及人,梅竹身上那种抽象的疼痛,继而转换成了一种具体的自怜之语。今夜的大雪,重重地压着梅花和竹子。如今我尚会疼惜你们,而我一生的寂寞与哀愁,又有谁知道,有谁怜爱呢?

 下片写第二天一大早,词人起床后,便迫不及待地掀开帘子,走到室外。此时依然是大雪纷飞,只见片片雪花迎面飞来。面对大自然馈赠的这些美丽的精灵,词人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结句描写词人转身回到屋里,没想到由于房内熏炉中那些带有温度的烟气,一下子就将身上的雪花全部融化了。她无奈地看着雪花变成雾气升腾而起,轻轻地笼罩在她那插有金钗的头上。雾气最后也渐渐地消失了,她显得无比的失落,只得独自在那儿低眉叹气。

 全词借物抒情,不写一字之喜,不着一句之怒,词人用轻灵的笔触,绘雪衬人,把一个女子一喜一嗔的神情,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南宋词人向子湮的《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充满思君怀国之情: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彤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叉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銮铬还?                         词人在彤云密布、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严寒,行役于江西鄱阳道上,对景感怀,怀念被金国掳去的徽、钦二宗,思君怀国之情,跃然纸上。

 南宋词人吕本中的《踏莎行》,见雪兴怀,别有幽情: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             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词中词人借梅怀人,花魂雪魄,冰清玉洁,浑然相似,对此佳景,更惹相思。因此探梅时节,不禁对景追忆往事,遂别有一番恼人风味萦绕于心。词写别恨,情从景生,浑然天成,两片的末句尤为警策。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出现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在本词中词人在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 :“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在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会撩拨起人的心事的原因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在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词到结句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 ”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

 这首词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情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 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艺术手法确如画龙,在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丑奴儿慢·麓翁飞翼楼观雪》,见雪思旧,观雪盼春: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钓卷愁丝,     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几度问春,倡      红冶翠,空媚阴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      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麓翁”即史宅之,史弥远之子。“飞翼楼”,在浙江绍兴。  

 “东风”两句,登是楼观雪景,点题“飞翼楼观雪”。言词人陪同麓翁登上飞翼楼近看雪景,见春风尚未来临,楼下梅花枝上还覆盖着一层白雪,使它更显得一尘不沾。“峭云湿”两句承上远眺。眺望远山出岫,重岚湿润,白雪皑皑笼罩着梅花坞。那里处在一片混沌的银色世界之中,将株株梅树都洗刷成银装素裹。“钓卷”两句是说:我们在飞翼楼上卷起窗帘观赏雪景。见室外白茫茫天水一色,冷气扑面,一扫心头愁绪,不由得心旷神怡。“若耶”三句,见雪景,思伊人。词人过去曾在一次雪天中的若耶溪畔遇到过一位绝色佳人。他说:现在见到雪景,即想起伊人这时也可能紧闭门户,闲居室内吧。而我(指词人)却因被大雪所阻,性又疏懒,不敢像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一样乘着扁舟去若耶溪旁寻找芳踪,所以只能在飞翼楼上,面对雪景而神驰天外。  

 “几度”三句。登是楼饮酒赏雪原是雅会,然而词人老矣,不免盼望春天来得快些。因为春天象征着旺盛的生命,春色也一定胜过冬景,所以他在人前背后已有好多次问过别人:“春天来了吗?”他相信,当春天真的降临人间之时,飞翼楼外的远山近水定会红花绿叶相映成趣,更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看真色”两句,写词人从幻觉中清醒过来,他看清眼前现实中的真面目,远近高低银妆素裹,一片白色世界。不禁感叹:大自然真是位最无情的神啊!“醒眼”两句,写他重新睁开朦胧的醉眼时,斜月已经西挂在窗帘外,东方也由白转红。饮酒一夜已经雪住天晴,阳光照射下,西面的山上已显露出青色,春天终于来临啦!“相扶”三句,言词人与史云麓兴致勃勃地相约:我们俩一定要去越王台踏青访古,并再次痛饮一场,带着醉意,互相扶携着去登越王台的最高层。

 此词上片写词人观赏雪景,思念佳人;下片进一步描绘雪景,表达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宋代以后的咏雪诗词,也多有寄托。

 先看元代散曲家关汉卿的《大德歌·冬景》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   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神态。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此言久久平视之景。“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堪”,值得。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准备栖息。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北风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

 “斜缆着钓鱼艖。”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

 再看清代诗人吴伟业的《阻雪》,别有一番隐情:

   关山虽胜路难堪,才上征鞍又解骖。                                           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

 此诗是清顺治十年(1653年)诗人应清廷征召,北上至临清(今属山东)遇大雪时所作。

 诗的意思是:北方的关隘山川形胜虽好但道路难行,才骑马上路没行多远又下马步行。北方的路因天气干燥而黄尘冲天,雪下得很大,积雪很厚,这些都与江南大不相同。

 此诗写路途的难行与雪天寒冷,用以表现诗人被迫入京时的悲凉心情。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是心志的袒露: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驾北巡塞上时,在塞外看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谊厚重,从几万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缠绵壮烈的肆意态度,纵还未知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义无反顾。塞外的雪有着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气势,让人为之倾倒,也让纳兰性德为之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

 他借咏雪花而咏怀,抒发了不慕人世间荣华富贵,厌弃仕宦生涯的心情。

 词的上片说,处于“冷处”的雪花是令人喜爱的,但我不是偏爱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也不是因为它清冷而越发美丽,而是因为它有着人间富贵之花不能够比拟的纯洁清丽。下片说自从南朝谢道韫故去之后,谁还能了解它爱怜珍惜它呢?它飘扬于天涯。看尽了寒冷的岁月,听遍了胡笳,感受到了西风、黄沙吹遍的悲凉。

  纳兰性德的宦海生涯使他深知皇室内幕,与皇帝一同出巡也使他多次得到体察民情的机会。所以他虽然出身于富贵人家,生活在朱邸红楼之中,作为皇帝身边的八旗子弟,身上却没有纨绔子弟之气,他不进名利场,更是深藏功名,反倒是平易近人,与百姓融入生活之中。他也是借雪来道出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的感慨,借此来说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物的高洁志向,同时也抒发了他不贪慕世间荣华富贵,厌倦仕宦生涯,向往着脱离世俗的心情。

 清代诗人郑燮的《山中雪后》,借观雪景,托物言志: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起来一打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凌还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的画面,展现了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后两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诗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自己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