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金诚 作者:金融业务部 徐承远 田维韦 李磊
1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就“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答记者问中指出,央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东方金诚认为,当前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快速扩张,部分银行表外理财业务潜藏较大风险,将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体系符合央行排风险、降杠杆的政策意图,有利于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宏观审慎管理目标的实现。
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规模快速扩张,理财业务潜藏较大风险
今年以来我国理财业务规模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维持在高位,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业理财规模达26.28万亿元,同比增42%。其中,表外理财规模占比呈上升趋势,非保本理财规模占比从2013年的63.80%攀升至76.79%。按理财规模和表外理财规模占比计算,2016年末表外理财规模为20.18万亿元,同比增长47%。 东方金诚认为表外理财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表外理财资产同样发挥着信用扩张作用,不利于“去杠杆”要求的体现和落实;2)目前表外理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风险仍在银行表内,未实现风险隔离;3)当前资产荒的情况下,银行为实现刚性兑付,在资产端大量运用杠杆或期限错配,加大了业务风险。
具体配置端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中债券及货币市场配置占比不断提升。2014年、2015年和2016上半年,理财产品中债券及货币市场配置占比分别为44%、51%和56%;存款类配置占比下降至2016年6月末的18%,权益类配置则稳定在8%的水平。同时,银行理财产品中非标配置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非标配置占比分别为21%、16%和17%。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中非标配置规模为4.46万亿,而非标资产很难做到完全的期限匹配,普遍存在资金池的问题,潜在风险较大。 广义信贷在MPA监管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监管有助于提高监管有效性
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提出MPA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MPA考核体系覆盖七大方面、包含14个指标,其中广义信贷监管口径的确立对银行影响最大(广义信贷=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随着金融创新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资产端配置中债券、同业、非标等各类非信贷资产快速扩张,央行原先通过盯住贷款对于控制银行的资金投放有效性不断下降,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宏观审慎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央行将广义信贷作为监管指标,将表外理财纳入监管体系符合央行排风险,降杠杆的政策意图。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体系后,广义信贷(新口径)=广义信贷余额+表外理财余额-表外理财现金余额-表外理财存款余额。
东方金诚认为,在广义信贷的监管下,表内外各类资产基本上都处于监管中。此次央行直接将表外业务纳入MPA考核体系属情理之中,有利于封堵银行将表内资产转表外以规避监管的行为,有助于央行管控资金的投放,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图4 MPA考核细则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东方金诚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