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五德文化,悟中华智慧

 山爷wzs0718 2016-12-30

山爷/文
  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翻阅古籍发现,汉语数字表述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其中数字“五”的运用,内涵丰富,颇受启发。在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九九归一”,故而古人对“九”特别重视,认为“九”代表阳气最盛,为人们崇尚,而“五”在阳数中处居中位置,有调和之意。五,会意。从二,从乂(读音yì)。“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东汉许慎《说文》中解释道: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到五,就得提及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午节。端者,开端也。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为寅,顺次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故五月初五又称午月午日(重五或重午),初五为午之开端,所以称端午(五),而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文献记载,“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与端午(端阳)对应的便是重阳节,《易经》中记载,六为阴,九为阳,而农历九月初九有两个九,称之为重阳。《史记·项羽本纪》中道:“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五是代表阴阳平衡的数字。在象征天地之气的洛河图里,五在中心,足见五是一个支配天地之气的重要数字。

 洛河图
  大禹治水时,一神龟从洛河爬出,背上数字排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

  五的字义: 数名,四加一;可以组词,衍化出更多的“五”之数: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脏(心、肝、脾、肺、肾);五灵(天、地、人、神、鬼);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四季、秋、冬);五谷(稻、黍、稷、麦、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风、热、湿、燥、寒);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蕴(色、受、想、行、识);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等等。

  这里,我们主要来说说“五德”。德,是运行,是品德,是品质,是特征,是规范,也是某类事物的属性。

  一、学派五德

  (一)、阴阳五德: 土、木、金、水、火

  此“五德”指的是五行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战国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而创立了“五德终始”说,又称“五德转移”说。将天下分为五方,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 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都是“五德转移”的结果。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说:“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他认为虞(舜)、夏、殷、周的历史是一个胜负转化的发展过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胜而具有阶段性,又按照始于土、终于水、徙于土的循环往复而具有周期性变化,“阴阳消息”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五德转移”,又决定着“并世(当世)盛衰”。在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两者交争,“胜者用事”,成王败寇。而五德相胜又是被机械的周期律预先决定的,“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认为王朝的兴起必有天意符瑞作为象征和验证。“五德终始”说影响深远,后世历代帝王打江山坐江山,皆沿用五德之说,历朝最高统治者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谓“承运”就是继承了某一“德”运。

  虽“五德终始说”沿袭千余年在宋金以后最终被逐出儒家政治文化的主流而趋于消亡,视为“不经之说”、“昧者之论”,但它又确实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发生发展,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二)、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称为“三达德”,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构成四德或四端,经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也称五德,又称“君子五德”。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这“五德”构成了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三)、圣人五德:温、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有载: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大意是说,子禽很好奇老师每到一个地方,便能很快从别人处得到当地的治政得失,对该地的治理方法,总是了如指掌。子贡说:“老师是以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与人相处相谈,人们自然会告诉他那些事情的本始。所以,如果认为老师是去求得通达了解的话,那么这种“求”可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那种“求”。他修养圣明而自然了知,就像一块纯净而雕琢精美的玉。大成儒家历来直指做事的核心和元始,就是做人。以做人为根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完美的思想和行为锤炼系统,而温、良、恭、俭、让五德,是真实修养自然呈现的德行,而不是表面做作。

  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五种美德,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是圣人之德,大福德,是自己修学的标准。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常常想这五德:一.温厚:温和厚道,清净平等;二.善良:心地纯净纯善,绝对不把别人的不善装在心里;三.恭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小心谨慎、谦虚恭敬;四.节俭:在日常生活当中,一点都不浪费;五.忍让:常怀慈悲忍让之心。

  (四)、仁之五德:恭、宽、信、敏、惠。

  恭、宽、信、敏、惠,是仁之五德。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说:“能够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便是仁了。”这五种品德就是“庄重、宽厚、守信、勤快、恩惠。庄重就不受侮辱,宽厚就得到大众的支持,守信就得到人们的信任,勤快就能够成功,对人们施加恩惠才可以更好地使用他们。”仁之五德,也就是孔子五德,今天依然是值得我们传承的美德。

  (五)、道家五德:真、余、长、丰、普。

  道家认为,修道就是修德,这是一个基本思想。而德是什麼呢?从内涵说,為明德、公德、下德三种。从外延说,则為五种。道德经云:“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国,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由身而修及天下,则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修天道之真髓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德一定要从身体上修养,这个德乃是真实的。“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道者,非独善其身也,应再扩大之,由一己推及一家,其德乃有余;余者,充余也,有所余,盖不尽也。“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一乡较一家為广,其德乃长久。“修之於国,其德乃丰”,丰者,丰满也,一国人民之从,疆土之广,如能施以恩泽,则德丰矣。“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普者,普遍也。则浩然之气,充塞於宇宙之间,希望从政的人,都以修德為本,不必以功名富贵為目的。

  老子云:“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可见老子之修德的积极,要自我的实践,实地去做,由身以至家、国、天下,都是要实践其德。修道的基本精神在救世,主要在修德。今日之世风,沉沦至此,修得道德心,传播正能量,合力共驾慈航,渡化迷众。功德无量,亦不负善果。

  (六)、佛家“说法五德”:长寿、大富、端正无比、名誉远闻、聪明大智。

  这是说佛家贤者宣说善法要义时所获得之五种福德,即:(一)长寿,令好杀之人闻法而止杀,故得长寿。(二)大富,令盗窃者闻法止盗而行布施,故得大富。(三)端正无比,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愉悦而生光泽,故得端正无比。(四)名誉远闻,令闻法者恭敬佛、法、僧三宝,故得名誉远闻。(五)聪明大智,令闻法者开解妙慧,故得聪明大智。

  (七)、至孝五德:庄、忠、敬、笃、勇

  《吕氏春秋·孝行》以庄、忠、敬、笃、勇为至孝五德并解释道:曾子曰:“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其意在于:日常生活不恭敬,不是孝顺,侍奉君主不忠诚,不是孝顺;居官不谨慎,不是孝顺;交友不诚实,不是孝顺;临战不勇敢,不是孝顺。

  至孝五德把“孝”捧升到统治天下,治理国家之根本的高度加以认识和阐发。孝道,是治国安邦之根本,是各项事业之纲纪。时代发展进步到今天,孝道的某些内容和形式虽然值得商榷、研究、扬弃,但其合理宝贵的内涵和外延应该予以保留与发扬的。

  (八)、将帅五德:智、信、仁、勇、严。

  《孙子兵法》主张用将重在“五德”,即智、信、仁、勇、严。强调将帅乃胜利之本,首先必须具有“智”,有智慧、有才能、善于用兵。即面对瞬息万变的兵战,有先见之明和洞察力,能够透过各种复杂问题的表象,抓住其本质,又要多谋善虑、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地调整自己的策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其次,为将者必须具有”诚信”和人品,在任何情况下,对待任何人和事都是要言必行、信必果,讲求信誉,言行一致,才能真正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再次,作为带兵用将之人,应当具有“仁义”之心,胸怀宽广,体谅下属。要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负责精神。第四,要循义不惧,能够以高尚的思想境界,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在关键时刻果断行动,在危急关头处乱不惊,具有“勇”。最后,将领必须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手下才愿意服从命令,对士卒管教要”严”,必须奖功罚过,赏罚分明。

  “将之五德”说值得肯定。孙子认为,“智信仁勇严”是为将者必备的五方面素质。辩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度”的界限,尤其是对人的管理。如果一味追求某件事情的极致,事物本身就会向反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因此,凡事不可过度追求。“将之五德”也如此,对其的修炼不在于追求绝佳的境地,而在于追求情境的融合,体现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之中。

  (九)、养生五德:仁、义、礼、智、信。

  养生五德源出于《德道经·论德》,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性,通" 生 "。肝里边藏仁,肺里边藏义,心里边藏礼,肾里边藏智,脾里边藏信。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的身体里产生很多疾病。每个人都存在先天之五德不足,构成了千差万别的体貌、体质、品质和气质。由于怒气伤肝,仁德缺失的人易造成体内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等病变;由于恼人伤肺,义德缺乏的人常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毛发等疾病;由于恨人伤心,礼德缺失的人易造成神志紊乱,失眠颠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等疾病;由于烦人伤肾,智德缺失的人容易患泌尿系统疾病,生殖障碍,骨质病变,腰腿病痛,阳萎遗精,耳聋耳鸣等等病患;由于怨人伤脾胃,信德缺失的人容易造成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等等消化系统的病变

       人人都可以通过五德来宣和情志、导养神气,雪其躁心,释其竞心,开发智力。所以要用仁德养肝、用义德养肺、用礼德养心、用智德养肾、用信德养脾。

  二、物之五德

  (一)、玉有五德

  1、仁、智、义、礼、信。

  《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汉 郑玄 笺:“玉有五德。” 孔颖达 疏引《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

  意思是说:你看玉柔润而有光泽,体现的是“仁”的品质;质地致密而坚刚,是“智”的表现;虽然有棱有角,但不割伤人,这是“义”;玉体正而下坠,像谦恭待人的君子,这叫“礼”;色彩明明显显表露于外,丝毫没有隐掩,这就是“信”。

  2、仁、义、智、勇、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1)仁——颜色,质地,光泽温润柔和,恩泽万物,是玉石富有仁德的表现。 (2)义——根据玉石的纹理及外部特征可以了解它的内部情况,表里如一,是玉石富有正义感,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现。 (3)智——优质玉可制作乐器,因玉质地坚硬细腻,故击之声音舒展清扬,散播四方,听起来和悦,是玉石富有智慧和远谋的表现。 (4)勇——玉虽硬度不算太高,但韧度在自然宝玉石中居首,故玉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敢精神。 (5)洁——廉即廉洁,清廉。忮即嫉恨。锐廉而不忮,指玉碎之后,断口虽然锐利,有能力嫉恨报复于人,或求得好处,但玉能保持廉洁而不为之。

  孔子言: “君子比德于玉”。君王无德,不可陪葬玉器。玉有五德,以玉比人,人爱玉,就应该在把玩玉的同时,修生养性,以玉养人,以人养玉。

  (二)、水有五德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如此好德行,故君子遇水必观察、体会、感悟、效仿。此乃君子格物益智的功夫。人最美的道德应该像水一样,不管自己处于多高的地位,都应该将自己放在最谦卑的思想境遇下,修养自己的德性和知识,以达到人格的完满。

  有理解水之五德为:有义、有道、有勇、守法、正直。

  有理解水之五德为: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

  一位学者对水 “五德” 有这样一种的总结:1、总保持前进的态势;2、推动自己也推动别人;3、流动中清洁自己;4、遇到困难激起百倍勇气;5、胸中澄澈映照万物。这也不失为一家之言。

  (三)、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

  语出汉代韩婴所作《韩诗外传》。文曰:“鸡有五德:首戴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这“五德”,极为生动地刻画了鸡的相貌和秉性。

  头戴红冠为文德, 足后有距为武德!, 逢敌敢斗为勇德, 遇食相呼为仁德, 天明报晓为信德。 文、武、勇、仁、信,五德兼备,所以鸡被人们称为“德禽”、“义禽”、“灵禽”、“禽圣”。鸡在典籍中雅号就有好多,如“司晨鸟”、“知时禽”、“报晓禽”、“烛夜”等。农历2017年为丁酉年,即民间生肖纪年的鸡年,希望属相为鸡的读者:“公鸡”报晓,“母鸡”下蛋,以图创造自身的生存价值。

  (四)、凤凰五德:德、义、礼、仁、信。

  《山海经·南次三经》有载:“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凤凰是中国南方民族的图腾,与龙同为汉民族图腾。凤凰与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类似的传说亦见于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中,而被视为吉祥之鸟的凤凰亦常见于世界各地的地名之中。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而且凤凰的身体也由此承载着人们对太平、道德、美好社会秩序与生活的希冀,如经文中的“五德”反映的正是人文化的寄托。
     
       不过,这种“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的鸟究竟何种鸟,一直都有争议。

  (五)、 蛇有五德:刚柔兼备、与时偕行、顺应自然、灵敏机智、生命顽强。

  蛇有五德,曰:至柔之身,变化莫测,牙齿坚利,无刚不克,此刚柔兼备也;冬蛰春动,动静有时,此与时偕行也;不离水草地土,顺应自然,知其本也;打草惊蛇,知其灵敏机智也;屈能伸,知其生命顽强也。

  蛇有此五德,与人多益启示,以成其富有天下情怀的浪漫主义之理想。

  (六)、雪有五德:美、静、洁、匀、明。

  《闲赏 -雪》(佚名):六角如花,美也;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平铺,匀也;洞窗辉映,明也。

  绘形绘色,美丽明柔,那一个个可爱的精灵,跃然纸上,清润心田,美艳之至。

  (七)、狗有五德:礼、勇、忠、义、智。

  这是一篇是幽默又不是幽默的谐趣短文。

  一次,乾隆问和坤。

  乾隆:别人都说你是朕的狗,你怎么看?

  和珅笑道:那臣可要多感谢他们的赞美了!

  乾隆奇怪道:怎么说?

  和珅道:好叫陛下知晓!

  狗有五德:见主而摇尾,礼也;见贼而扑咬,勇也;见险而护主,忠也;猎物以报主,义也!嗅味而寻踪,智也!说臣是陛下的狗,那可是无上的赞美!

  乾隆大笑,更喜欢和珅了!

  文短意深。虽然讽刺贪官佞臣和珅,却活灵活现地画足了狗的秉性和特征,五德之妙道尽矣!

  (八)、蝉有五德:文、清、廉、俭、信。

  南朝时王籍《入若耶溪》有一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其意境极富哲理,这是自然造化赋予人间充满生机的静,即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汉魏时的班昭、曹植曾撰《蝉赋》,用绮丽的语言歌颂蝉。更妙的是,西晋陆云《寒蝉赋并序》赞美蝉有五种美德:“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常,则其信也。”蝉被说成具有文、清、廉、俭、信五种美德。古人以蝉自喻,认为蝉不仅其形佳,其声悦,而且登高枝,饮清露,脱凡尘,品格高洁。

  无论是几大思想学术流派,还是普罗大众观点,不管是王朝更替规律,还是一般的人和物特征,无不体现了中国人永恒的追求,反映出华族的卓越智慧。虽然当今中国,民众普遍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一些传统美德,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的疯狂冲击下应该还没有完全丢失,它们犹如一股股清风吹拂在国人的心田。有些人还在坚守,而这些人恰恰大多又是仍在崇尚真、善、美、爱、智,摒弃假、恶、丑、恨、愚的朴素平凡的民众, 前者也应该是一种五德,我们姑且称之“中华五德”,或者“人类五德”,可以吗?

  《南华真经·逍遥游》说:“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五德”文化是历史的进程,是不容抹煞的中华思想遗产,是无与伦比的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江河积深方能浮载大船,鹏鸟高飞才可借力远行,我们要以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的思想精华为基础,踊跃汲取外来优秀文化营养,重筑中华文化摩天大厦。
                                          山爷作于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