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静”

 天道国学 2016-12-31

“静”:<形声><会意>字

 

文言版《説文解字》:靜,審也。从青爭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靜,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爭”是声旁。 



字源解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纯净。


,金文(青,“清”的省略,纯净)(争,全力以赴),表示力图清心。


造字本义: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


有的金文将杂合结构调整简单的左右结构。


篆文承续左右结构的金文字形。隶书有所变形。


清心为“”,无滓为“”;“”与“”近义,古籍中常通用。


金文:「静」,吴大澂氏以为「不争也,从争、从清省,古争从,上以爪按其力,下以手承之,象三人相争形。」


小篆:「静」,从青,静声,本意作「审」解,(见《说文解字》许慎著)乃详明得宜之意;青,草木初生色,为明审可见者,故从青。又以争本作「引」解,为引以入己意;审在引己意以为衡断,故静从争声。



词汇分类


形容词


(1) (形声。从青,争声。)


(2)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动词


(1) 清理;使干净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名词


(1) 古州名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自在恬静的山村。这静的意境勾起多少人对它的向往。静,是美的化身,是大自然的和谐之曲,是身与心的交融之光。


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则能“知足常乐”。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守自然。“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心平气和,静心感受身边所拥有的一切时,就会不断地发现生活的美,而不会有「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遗憾,懂得珍惜,幸福也就会来到您的身边,所以古人说:“静居则安。”


静,又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宁静可以致远,可以获得智慧灵感,当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泡上一杯香茗,在宁静的夜晚,曾经不曾想过的问题便会浮上心头,正困惑的事情便得到解决的答案。当我们远离喧嚣的尘世,来到幽静的大自然中旅行,我们的身心便为之陶醉,有着洗礼后的欣悦,精神为之焕发。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人们若能常保静定的心念,有一个安详宁静的环境,无论工作处事都能提高效率,时时皆能有所得有所悟。所以古人常说“静思则通”,朱子说“静中有无限妙理”。在道家那里要入静修炼,在佛家那里,要参禅打坐,也便是做戒定慧的功夫,来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


身要动,心要静,这是延年益寿的妙诀。健康强壮的体魄,离不开运动,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促进血液循环,才能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所以「知者动,仁者静」。安逸不是静,而只能使人走向堕落。所以说:“身之修养主乎动,心之修养主乎静。”在人生来说,心静身动才能使身心健康,身心舒畅。


家庭的和乐,也需要‘静’字来成就。如果平心静气对待一切人事,就不会偏执,不会走向极端,不会无缘无故闹得脸红脖子粗。将心气静下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便会多为他人着想,互相之间多一点关爱,家庭自自然然便会和乐安详了。



《大学》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要心静,所以诸葛亮《戒子书》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齐家要静气,心平气和家和乐;以此扩充开来,国家要安定,社会要和谐,天下要太平,也都需要静来维系。故曰:“安静则治'。当年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然后分析了上下交征利,就会互相争抢攻伐,最后必然导致社会混乱,国家危亡,人民遭殃。所以静能维系社会的和谐安定,使仁义存于人间。


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对我们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着深刻的内涵与意义,也更让我们感念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