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始于属于自己的“大问题”(大问题)书评

 我是梦雨凝 2016-12-31
         《大问题》(The big questions, 7th Edition, by Robert C. Solomon)是由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教师罗伯特·所罗门编著,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被很多大学用作哲学导论的指导用书。我以前看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主要以时间和人物为线索,比较详尽的介绍了西方主要的哲学流派,思想和大师,让我对哲学思想有了广泛的了解,对许多哲学大家有了基本的把握。不过我对罗素书中许多地方总是理解的不太清楚,随着时间线性的论述也让我对整体的思想体系没有很清晰的认识。而这本《大问题》以西方哲学中经典(可能同时是一些看起来很天真,很普通的问题)的疑问作引导,以专题的形式对西方哲学思想进行介绍,让我对哲学有了更系统的理解。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之一是,哲学真正关乎于自己的疑问和自己给自己的解答。从源头上看,西方哲学的起源是“爱智”,那些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都是不满足于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追寻那个终极的解答。之所以这种追寻是超越性的,是摆脱实用性与功利性的,就是因为它是这种对内心疑问的不断追问,对已有解答的不满,正如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之所以那种思维方式如此思辨,甚至“怪异”,正是因为他们不在乎他人的意见,不希望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从真正理解问题上,只有从解决自己的疑问出发,从寻找自己的解答出发,才能真正理解那些伟大哲学家所作出的精神努力,(在我以前看来,某些唯心哲学家的世界图景确实挺有道理,不过很让人费解,为什么巴门尼德强调本质是一种“存在”,还有柏拉图的理型等等)。也唯有这样,才能理解到这些西方哲学家们在形而上学上的不懈探索-他们一直在试图建立起真正本质的世界图景和真实的概念体系。总而言之,以问题为导向让复杂的思想变的清晰起来。

这本书首先对哲学,逻辑做了基本介绍,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以生活的意义,上帝,实在的本性,真理的追寻,自我,自由,道德和好的生活,正义和好的社会,哲学、性、种族和文化、美为专题,提出问题然后给出哲学家们的解答和一系列阐述。

在我看来,传统意义上西方哲学家们一直关注的是本体论,一种形而上意义上对世界图景的解释,可能在此基础上会引发一些对什么是好的生活等实践理性,道德哲学的讨论。本体论这部分主要集中在书中实在的本性和真理的追寻两章,上帝和自我两章也有论及。什么是真正本质的实在,什么是实体(substance)?在这里,书中的问题给了我很多的思考,这一章开头让我们对一系列事物在我们心中的“真实度”进行评分:你所坐的椅子,构成椅子的分子原子,上帝,贝多芬的音乐,数7,爱,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大脑,自己的心灵,(心中的)感觉,自己的身体…这直接质疑了我心中一直接受的那种虚像-本质的对立印象。对一个唯物论者,是眼前的椅子真实,还是分子原子更真实?如果秉持这一种科学的还原论,那么分子原子似乎更真实,更本质。但是,你看到它了吗?(我们只是听别人都这样说而已)它真的像一个球,还可以旋转?还可不可以不断细分?这样对一种朴素的唯物观可以很好的质疑。

另外一方面,我对唯心哲学家的杰出代表贝克莱有些质疑。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首先得承认这种解释是极具有意义的,它质疑了一些我们想当然的结论。在对他的质疑上,很多个心灵有着类似的经验,认识和判断并相互交流的这一事实是一个很好的批驳,也让我思考了很久,因为这似乎暗示要有一种不变的物质性的东西作保证。不过这种批驳也是可以反驳的,因为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也是一种经验事实,也是一种感知,只不过比较具有普遍性。这就像说金属都导电,还没发现不导电的金属一样。不过,《大问题》这本书中一开始就把真理作了形式真理和经验真理的划分,这一点让我对贝克莱的思想有了质疑。数7的存在是因为有某种感知保证的吗?那一百万,一亿,或者说无限和虚数这种概念呢?(虚数等比较现代的数学概念在我看来无法把握)这些都是基于完备的理论推导的啊?

休谟的观点说明了普遍因果联系和一般规律的可疑性,否定了唯物和唯心的争辩,他的观点是比较倾向于怀疑论的。在对什么是真的问题上,我也比较倾向于怀疑论,一方面我觉得真实有程度之分,另一方面我认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什么是真的。近代的科学哲学基本就是回避了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它提出了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这样的疑问,(绝对的存在与真可能不具有认知意义),不过即使是判断什么具有认知意义上它也没有给出足够完备的答案。这一点上,作为刚刚一窥哲学门内的我仍觉得,有价值的在于给出自己满意的解答而不仅仅是接受大师的论断。最关键的是,我们开始质疑一些想当然的结论。

在某一程度上,生活的意义也是具有哲学意义的重大问题,苏格拉底就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可首先,什么是意义?我们一般把意义作为一定的语境,目的来讨论。你努力学习干什么-为了考试得高分。意义需要一些更超越的东西做支撑。可有什么东西能超越整体生活之外吗?(先认定我们都是不信上帝的)生活必须指向什么吗?所以,在我看来,生活是不具有真正的意义的,生活就是生活。当然很多人认为生活是为了后代,为了来世或者说生活是享乐,是故事,是欲望的满足,是艺术等等。书中说,“生活更像是一则不可或缺的隐喻或是对生活的洞察”,生活的意义或许在于,我们真正重视什么。所以,在我看来生活的意义趋于多远,是相对的(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现当代的普遍思想),不过生活绝不是随便的,我们必须“审视”,找到自己的意义。

《大问题》这本书极具有启发性,让我对许多问题都产生了思索,不过我得承认哲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需要更深的探索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我也没有真正理解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不过这是一种过程,一种追寻真知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古往今来的所有伟大心灵融合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