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楼】黄澄量五桂楼:仿天一然开放,拆藏本编明文(下)

 真友书屋 2016-12-31

童正伦先生曾有一篇著作,名叫“沧海有遗珠——《明文类体》述析”,此文中有如下一段:“五桂楼藏书数量可谓富矣,然书目不记版本,因而难窥珍奥。尽管有言不乏宋元刊本、名家稿抄者,然今见之基本为明清刊本。在浙江图书馆所藏部分书中有一部明代总集稿本,却是奇书。书有百余册,全用明刻本拆散按类编排而成,与黄宗羲《明文案》稿本(藏天一阁)编法类似。1972年顾廷龙偕沈津来浙江图书馆见到此书,随手翻阅,见不少是禁毁书,更有许多是罕见书,大加称赞:‘这是一部稀有的好书!’‘文化大革命’风雨过后,谢国桢南下江浙访书,见到此书也极为称颂,提议进行复制。此书部帙庞大,且无目录,一时难以尽窥全豹。”



黄澄量当年所用书橱


浙图收藏的这部书有138册之多,该书是用不同的明版书拆散之后,根据类别重新编排,显然要组成一部新的著作,由此来看,这是一部未刊稿,然而此书的书名却题为《今文类体》,而所说内容全为明人著作,如此说来,这部大稿应该是一位明代人所编纂者,然而该书没有写明编者为谁,而《五桂楼书目》中却载有“明文类体一百四十册,自编未梓稿本”,即此可知,该书为黄澄量所编。



书橱打开情形


童正伦先生将这部大稿的内容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其中总结出此稿收有禁毁书21部,孤本及稀见本40余部,这个发现令童先生也很高兴,他在文中说:“第一类禁毁书虽遭乾隆朝大肆摧残,五桂楼能冒危收藏(其中不少是全毁书)保存下来非常难能可贵,但今基本皆有传本;值得重视与关注的是第三类孤本稀见书,此是令人惊奇振奋的!种数竟占到全书一半,并且是以原刻本面目保存下来,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无疑是巨大的,无怪乎古籍界前辈会异常赞赏重视。”



匾额


但是,黄澄量下了这么大力气,并且毁掉了自己不少的藏本而编出了这样的一部大稿,为什么不署上自己的大名呢?童先生认为,正是因为书中涉及到太多的清代禁毁书,如果被人举报他藏有这么多的禁毁书,同时还要给这些书进行编排,那他的结果就可想而知。



五桂楼二楼内景


这位黄澄量既希望能够保存一代典籍,同时还不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他为此动了不少脑筋,比如他把“明文类体”改名为“今文类体”,这似乎看上去像一部明代人编的著作,同时在所收书的内容上,他最晚用到了天启刻本,而这些明版书中,没有一部是崇祯刻本,这样一旦被人举报,审查起来,就会被认定为该书编于明天启年间。



由五桂楼二楼所见园景


即此可见,黄澄量也是很懂得巧妙地保护自己,而今他精心制作的这140册的大稿本,其中仅遗失了2册,余外的完整地保留在浙图的善本库房里,真希望这部书能够影印出版,也让今人看到那些难得一见的罕传之本。



回廊


上次寻访时值雨季,此次寻访则天气晴朗,阳光炙烈,穿过几条小巷来到楼前,五桂楼明显比上次所见较为新整,应当是近年维修过,从外观看,所有木质门窗都经过翻新,但砖石结构仍然是原有故物。大门开着,几套中式桌椅摆在一楼厅中,映衬着新刷过的雪白墙壁,墙上还挂着装饰性的木雕,楼里非常安静,反而显得略有些空寂。



楼上下望


上次所见的“七十二峰草堂”匾额仍然挂在正中,此番再睹,竟然有些亲切。上次来到时,并不知道五桂楼又名七十二峰草堂,后来查阅资料,始知其来历:旧时宁波有四明山,山有七十二峰,登五桂楼远眺,可一览四明七十二峰,故又名“七十二峰草堂”。



“七十二峰草堂”为清代书法家吕屐山所题


正拍照间,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工作人员自后面出来,我见其态度和蔼,问他可否上二楼看看,上次来访未曾登楼,心中始终有些遗憾。这位工作人员以为我是偶然路过的游客,说:“上面是藏书楼,书都运走了,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我告诉他,我知道这是藏书楼,并且就是冲着藏书而来。他说这里目前还没有正式开放,大概要过两年才开放:“上面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了,书都到了余姚博物馆,这里只剩下一些书柜。”



《五桂楼书目》书牌



《五桂楼书目》卷首


听见有书柜,我兴趣更浓了,没有书是意料中的,但能看看黄澄量的书柜也是好的。我再四恳请,告诉他自己对藏书楼别有兴趣,已经看过嘉业堂、铁琴铜剑楼、天一阁等等,希望能够打动他。果然他缓缓掏出钥匙让我跟着他上楼,楼梯间极暗,其推开后墙上的一扇窗始见梯阶,刚上二楼,即见墙上挂有毛笔书写的五桂楼简介,最后两段是:“藏书楼现存古籍缮本十九部(625册),特藏古籍、书四十一部(578)册,连普通藏书共有八千余册。1981年6月11日,余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梦花书屋外观


跟随工作人员上到二楼,一入眼即是高大的书橱,整个二楼打通,没有正厅偏厅之分,大约二十余个高两米半、宽一米半的书橱整整齐齐摆在其中,每个书橱上都贴有标签“第X号”,打开其中一个,里面又分为五层,虽然空空如也,但我仍然能想象出它曾经摆满古籍的样子。可能是担心漏雨,或者维修期间会受到影响,每个书橱顶上都铺着一层塑料布,新近刷过油漆的门窗与陈旧书橱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雀替


看着前人的书橱,我不多不少是有些兴奋的,极亲切,又极感动,在书橱间来回走着,想起自己自从藏书以来,批量的制作书柜约有四到五次,零散做的不下十次,每次做书柜,材制、大小都是根据书房的体量而做,最终汇在一起,看上去总是参差不齐,远不如五桂楼有着这样强烈的整体感,让人目睹时感觉到一种庄重。站在五桂楼上,默默想着哪天自己可以重建藏书楼时,一定要毫不吝啬地将现有的书柜全部换掉,追慕前贤,把书柜改成整齐划一的式样。



好奇


来回走动间,看见正厅中间悬挂着“五桂楼”匾额,下署“白水山人”,于是又拿起相机拍照,工作人员见状,说:“这个是新的,下面那个‘七十二峰草堂’才是老的。”然后推开前窗让我看庭前小院,花坛后的粉墙上写的“五桂传芳”正对着五桂楼,又令我联想起当年书友们在此推窗闲话之景。据说当年站在这里可以看见七十二峰,现在却只能想见七十二峰了。



寂静的弄堂


看完五桂楼,感谢了那位守楼者之后,我循原路往外走,经过其旁边的一座旧宅,也是两层的清代建筑,尚有人家在里面居住。据说五桂楼两旁曾经有过两间书房,名叫“爱吾庐”,后扩建为五间,更名“梦花书屋”,是黄澄量当年会友、写书之所,旁边另有平房若干,是当是工匠雕版印书之所,未知这座五开间的两层旧宅是否就是当年的梦花书屋。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