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技击技术的完整过程(下篇)

 贺文gh6bt4mios 2016-12-31

当前太极拳中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许多人苦练发劲,练习如何能从自身发出更大的爆发性力量。然后在实战中,以这种自身的功力将对手直接击出,而根本不管效率或太极拳的原理。



 I 赵泽仁 张云


拿得稳

 “拿”是拿劲,也就是控制、管制对手。如同将其拿在手中,可以随意摆布。这种控制不是指强力控制,而是指能以尽量小的力,在适当的时机、方向上,使对手处于一种总是失去平衡的状态。“拿”本质上就是控制对手的平衡,即所谓拿他的重心、或中心。从技术上讲,拿法的核心是使对手失衡,并因此对你产生依赖。所谓拿得稳、管得住,就是说对手完全在你的控制下,不得不随你而动,而且你还不必用力,不是生拉硬拽。拿得严,就是说使对手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老话儿叫“入榫”,是严丝合缝。与其他拳术中所说的拿法不同,太极拳中的“拿”不是真的用力气,主动地将对手拿起来或管住。而是通过听劲,发现对手的弱点,再在其弱点上破坏对手的平衡。要让对手对你产生依赖,为了维持平衡而不得不听你的话、受你控制。虽然反关节等擒拿技法也有应用,但不是主体,也不追求。在实战应用中,很多时候,只需将对手“拿”起一个瞬间足矣,常常是在外形动作上都看不出来。而在训练中,则强调与提倡要能拿的时间长,拿得稳。也就是说,要学会如何长时间地控制对手,特别是如何借助他的反抗之力,使其陷入更困难的境地,因而使他无法摆脱你的控制。懂不懂“拿”,是检测太极拳技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发得准

“发”是发劲,有两大类。一类叫发放,就是说将对手推、扔、或者摔出去。另一类是打击性技法,就是将对手打出去,踢打摔拿均可使用。太极拳中的“发”与其他拳法不同,它主要不是使用自身之力将对手直接发放或打击出去。“机由己发,力由人借”,即是尽量借助对手之劲,寻求在最好的时机、最合适的方向、以最小的力、取得最佳的效果。太极拳所追求的最高效率,最终是从“发”的效果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发的技术也是最难掌握的。在技术方面,由于发放比直接打击性的技术难得多,而伤害性却比较小,因此在训练中,多是练习发放而非打击。当前太极拳中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许多人苦练发劲,练习如何能从自身发出更大的爆发性力量。然后在实战中,以这种自身的功力将对手直接击出,而根本不管效率或太极拳的原理。虽然从直接效果上看,这种方法常常是有效的,可是完全背离了太极拳的原理。如果坚持这种方法,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太极拳的境界。练功并无错,关键是怎么用。

“拿”与“发”是密切相关的。从理论上讲,“拿”时对手已经失衡,被控制住了,“发”的最佳时机与方向均在掌握之中,“发”只是个随手而就的问题。从具体的技术实施上讲,“发”的时机与方向,即“火候”,是发放效果的关键。当对手失去平衡而刚开始调整时,这时自身与对手的接触点上会有一种“重里现轻”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火候”,要马上发放“勿稍留”。当“拿”的水平高了,这种“发”的“火候”可以反复出现,成为可以控制的。这时可以拿稳了再发;可以即拿即发、拿发同时;也可以拿而不发。就如同射箭,弓已开满,箭已瞄准,放箭只是个撒手的问题,一松即可。所以高手常常可以是拿而不发,胜负已知。


技击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在听、引、化、拿、发的过程中,有一个称之为“拐杖”的技术概念应该特别注意。常说“不拿别人当拐杖,也不给别人当拐杖”。拐杖就是指自身之外的、为了维持平衡所需要的附加支撑。当人失去平衡,并且自身已无法终止其失衡状态时,都会自然地去寻求附加支撑。对此支撑点用力,以取得支撑点上的反作用力来维持平衡。太极拳的推手训练是研究如何保持自身的平衡,同时破坏对手的平衡。因此,在推手双方之间的力有两类,一是破坏对手平衡的力,另一类是维持自身平衡的力。“不拿别人当拐杖”就是说要保持自身平衡,不要将自身的稳定性建立在对手身上。“不给别人当拐杖”就是说当对手失去平衡时,不要让他能借助你来维持平衡。

“引”、 “化”就是使对手开始失去平衡,“拿”就是使对手处于持续的失衡状态,“发”就是在对手失衡的状态下,再给他加一点力,使其平衡被彻底摧毁而倒地。“不给别人当拐杖”的基本做法,就是当对手需要维持平衡的附加支撑时,他在那里用力,你就在那里放松,使其力落空,从而无法获得反作用力。当然对手也会产生变化,为了达到能彻底控制对手,一个常用的技术就是给他一个虚假支撑,即一根假拐杖。这根假拐杖的特点就是摸着有,用则无;若他不想用,则又递到他手上去。也就是说,要让对手持续地感到这根拐杖的存在、可以用,这是“引”;而真要用时又不得劲,这是“化”。这样就会使对手的失衡状态不但得不到维护,反而越来越差,直到完全无法挽回。“拿”就是促使对手对这个假拐杖的依赖,由此进行控制。“发”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将这根假拐杖也突然撤走,使对手突然感到扶空了。这个空,要有悬崖边上一脚踩空的感觉。这时的失衡会使之心惊胆战,产生震撼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太极拳高手打人,常常是没用什么劲,也没伤人,但对手会感到很害怕。这种突然撤走拐杖的方法,有时也叫“摘钩”,即在发放前突然与对手脱离接触,瞬间与对手之间形成无接触、或只有无力点的接触,使之在失衡状态下,没有任何可依赖的支撑点。

“发”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在一般的推手训练或较技时,只需使用发放使对手明显失衡即可,最多是使对手跌倒,而不必以任何打击性的技术使对手受到伤害。但在实战中,根据具体情况,有时需要使对手受到比较重的打击,这时就要在一般发放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打击力度,比如使用爆发力,这时外劲就会被经常应用。另外,打击的部位也有很大关系,伤不伤人,多基于此。必须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盲目地使用爆发力型的外劲。必须充分理解掌握在太极拳发放原理基础上的打击技术。在发放的方向上,如果是顺着对手失衡的方向,以轻柔之劲将对手送出去,一般不会使对手受到伤害,对手甚至还会觉得被摔得挺舒服。但是如果在发放的瞬间突然改变方向,比如在与对手失衡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发放。使对手在心理上完全没有准备,丧失了任何补救或自我保护的机会,则打击效果会大大提高,特别是心理上惊恐会造成非常难受的效果。

原文刊载于《武魂 · 太极》2016年10月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