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家拳拾遗:膝盖内扣,还是外翻?缠丝劲缠什么?

 小志不同 2016-12-31

最早接触的内家拳是杨式太极拳简化二十四式,这是体育课中的必修课。对于当时我的来说,这是传说中的功夫。体育老师并非传统武术的修炼者,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中的招式教我们。学期末太极拳考试,得了八十五分,深感不满(自认比老师练得流畅到位)。虽然早年学过少林拳、拳击、自行研究过截拳道各种训练与实战方法,那时搏击同好并不会因为拳击重实战、步法灵活、打法更直接,而小看传统武术,只是不明白其声名在外的原因,感觉非常神秘,于是就特别想探知其中的奥秘。可惜,杨拳就开一个学期,那个时代又没有网络,图书馆能找到的太极拳书籍也非常有限。于是就跟数个搏击爱好者,拿杨拳的招式来印证,结果可想而知。臆想的招式用法,完全不对路(参看《内家拳拾遗:拳法招式与发劲的关系》)。

万幸之后得遇陈拳恩师传授拳法。前三年不传拳法,只练基本功:站桩、八字转胯、走猫步、缠丝功等等。基本功得到师父认可方可学拳,一套拳七十五式一年教完。每天早晚练拳两小时,前一小基本功,后一小时,走三趟拳。这些简单枯燥的基本功就是内家拳真正的秘诀。陈拳的内功是缠丝劲。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将缠丝劲分解为六对十二种: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后人将其简化为四种:出劲顺缠、出劲逆缠、收劲顺缠、收劲逆缠。本质上只有顺缠与逆缠两种形式。

内家拳拾遗:膝盖内扣,还是外翻?缠丝劲缠什么?

《太极拳图说》中太极缠丝图

修炼缠丝功的方法通常采用上肢的顺逆缠配合平八字(OO)转胯。《太极拳图说》说:“吾读诸子太极圆图,而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不明此,即不明拳。” 明确指出缠丝是运中气的法门,中气在陈拳中即为“内气”,这足以说明缠丝劲是内功,而非外形上的缠绕。为何此处要强调缠丝劲是内功而非肢体外形的缠绕呢?那是因为见到太多拳友扭曲局部关节去锻炼缠丝劲,这是方向性的错误。最初学陈拳的时候也困扰过,将肢体“拧成麻花”是否就是缠丝劲了?或者不断拧,最终就能拧出个螺旋的内劲?

内家拳拾遗:膝盖内扣,还是外翻?缠丝劲缠什么?

《太极拳图说》缠丝线路图

初学陈拳将《太极拳图说》奉为唯一宝典,由于理解错误,一练拳就存想上图中的缠丝线路,搞的精神紧张,无法正常练完一趟拳。陈拳人解释:顺缠是从丹田缠丝出劲达于四肢末梢;逆缠是从四肢末梢缠丝回转入丹田。上图中的缠丝只是劲的路线图,并非是让大家按照图上那样旋转关节,这一点希望大家能明白。附带一句,对于太极行功棒的使用方式也请再想一想。

内家拳拾遗:膝盖内扣,还是外翻?缠丝劲缠什么?

练习太极行功棒

缠丝劲是高阶训练,不要过早在意识中存想缠丝路线,这样会影响学拳的进展。初练拳骨骼与肌肉都不够放松,引入缠丝的路线让肢体紧张,久之会养成坏习惯,以后改拳就难了。大家看到这里就应该已经明白,膝盖为了缠丝劲而刻意内扣与外翻,使腿上绷住劲的练习方法是错误了。膝盖的调整需要以更好的保持中定劲、体内通道更加宽敞、内劲流转更加通畅为目的。

既然引入缠丝劲来讲解膝盖,那么更进一步谈谈缠丝劲缠什么?缠丝劲不是旋转关节,所以缠的不是关节。与人交手,(逆缠)化劲不是旋转接触点;(顺缠)发劲不是拿住对方关节去旋转。缠丝劲缠的是“劲”,各种劲。前篇讲解的松沉劲算是一种,大家之前感觉松沉劲是一路奔流直下,这没有问题。现在可以试着将松沉劲螺旋向下传导,感受一下有两种传导方式的区别。调整身形,比较这两种传导松沉劲的方式,感受在什么情况下奔流直下比较好,什么情况螺旋向下会更加好。“好”的定义是,中定更稳固,内劲更流畅,传输效率更加高。

缠丝劲的功法只有陈拳最为推崇,认为凡是劲必须走缠丝,处处缠丝,不然就不是太极拳。其它各式太极拳不将其作为主要功法来修炼,认为缠丝劲只是太极拳内劲的一种类型,不足以代表太极内劲的全貌,劲走不走缠丝要随人(对手来势)。

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家拳拾遗:难以感知的小腿与脚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