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菲特投资的这家银行,为何安然驶过2008,却在2016遇险?

 天道酬勤YXJ1 2017-01-01

文:程兆民 微信号:Zhaomindushu

读者您好,2017年来了,新年快乐!

回望2016年,那些困扰你的痛苦,那些让你开心的喜悦,你还记得多少?

一年的时间,只是沧海一粟。回想一下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写下的文字,价值何在?或许这样思考问题,会客观一些。

价值投资者,关注的是公司,而不是市场波动。一天的市场波动你能坚持下来,那么一年的市场波动呢?几年的市场波动呢?只有理解了一家公司的价值,你才可能做到主动选择长期持股。

即使你投资了一家伟大的公司,即使你理解了这家公司的价值,也不能保证这家公司的发展就是一帆风顺。

从这个角度看,选中一家伟大的公司不容易,能够持有一家伟大的公司,同时无惧外部环境的变迁,甚至这家公司遭遇挫折也不放弃,就更不容易。

巴菲特持有的富国银行,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事实已经证明,富国银行称得上伟大,在很长的时间里,虽然市场兴衰起伏,富国银行做到了给股东交出了年均20%复合回报的答卷。

然而2016年,富国银行却遭遇了信任危机。这家银行的部分员工在客户没有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开立了200多万个没有经过授权的帐户,富国银行的董事长约翰.斯坦普,面对这一事件竟然没有及时反应,不仅导致富国银行遭遇信任危机,自己也被迫辞职。

本周我再次拿起《富国之道:富国银行董事长写给股东的信》这本书,与以前的阅读感觉完全不同。书中写给股东的信,从2007年到2016年,都是以约翰.斯坦普的名义发出的。在富国银行遭遇危机之后重读这本书,我发现可以获得不同的观察视角。

巴菲特投资的这家银行,为何安然驶过2008,却在2016遇险?

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为什么富国银行能够安然度过呢?

银行,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不是任何人都能经营好这一行业。审慎与谨慎,是经营好一家银行的前提。而一家好的银行,必须在风险管理和信贷质量方面做到与众不同。

在2008年致股东的信中,斯坦普写道: 从经济周期来看,我们可能犯错误,但这种概率只有0.33%,只是很小的误差。当整个行业都在过度冒险时,我们执行了严格的信贷原则。从2004年到2006年我们失去的抵押贷款2到4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换算成贷款的话,光是2006年,我们失去的抵押贷款规模就在600亿美元到1200亿美元之间。我们很庆幸做到了这一点,这类贷款对于借款人来说,在经济上是不够谨慎的。

与许多竞争对手不同,富国银行2008年前几年没有参与任何重大的债务抵押债券和结构性投资工具去持有表外资产、没有参与重大的套保基金融资和衍生品交易,没有通过表外渠道承销没有契约或者契约履约程度低的大额高杠杆贷款。

在2009年致股东的信中,斯坦普写道:关于信贷的原则,即便我们天天说,年年说,但还是要不停地强调:富国银行首要的财务目标是要有一个稳健的财务体系。而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中,斯坦普强调:富国银行的信贷原则非常简单,从来不会为了短期目标牺牲信贷质量。巴菲特投资的这家银行,为何安然驶过2008,却在2016遇险?

只有清楚地了解风险,才能承担风险。

富国银行加快发展的前提是不超出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正是凭借160多年来对风险的理解,对信贷质量的把控,富国银行才有能力实施逆周期的并购。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依靠自己本身充足的资本储备,富国银行收购了美联银行,逆势进行了扩张,规模一下子实现了翻番。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管理层待在自己的能力圈,专注于最擅长的业务,才能让公司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巴菲特最早投资富国银行,看中的正是这一点。

卡尔.赖卡德1983年开始执掌富国银行,并带领富国银行成功地从低效率的一般银行转变为盈利能力非凡的一流银行。此前,富国银行一直想模仿花旗银行,成为一家全球银行。但经过慎重反思,赖卡德停止了绝大部分国际业务,把全部精力和资源集中在自己能够做得最好的业务上。

从优秀到卓越》这本畅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在采访当时的富国银行员工的时,他们这样回答:我们只是坚定不移地从事我们的工作,并且完全专注于做好那些我们能够超过别人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就分散精力去做哪些我们并不擅长的事情。

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之后,这样评价道:他们坚持自己的理解,并且让他们的能力而不是他们的个人意志决定要做什么。

富国银行的愿景和价值观》这本小册子中这样总结:我们不能控制经济、利率、市场以及世界事务。我们专注于我们所能控制的,专注于长期来说能够持续发展的:我们的核心业绩,我们的收入增长。

对银行业来说,对业绩的狂热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富国银行安全地度过了次贷危机,却在2016年犯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呢?

为了让自己的利润和业绩达标,富国银行的一些员工为客户伪造账户,这是非常严重的损害公司信誉的事件,但公司董事长斯坦普号称自己对此并不知情。从这些伪造账户获得的利润数字来看,也只是一点点利润,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损害公司的信誉得不偿失,所以整个事件看起来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猜测,销售业绩的压力,奖金的诱惑,自然而然地促使一部人铤而走险。但对于以可靠和信誉为文化基因的富国银行来说,其管理层没有及时制止制造虚假账户这样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或许管理层以及销售团队也因为自己拿着高额的奖金,而选择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

对一家银行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银行靠信誉生存。但最近几年,在追求业绩压力的驱使下,富国银行的一些员工放弃了底线。这也给国内银行的管理者们敲响了警钟:要想维护银行的信誉,绝对不能只顾短期利润,而毁灭长期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

富国银行成立于1852年,是一家从四轮马车起家的百年银行。公司的标志是一辆四轮马车,永远象征着可靠和成功。巴菲特投资的这家银行,为何安然驶过2008,却在2016遇险?

富国银行的文化经历了100多年的传承,可靠是富国银行的文化基因,信誉是富国银行的生命。

《富国银行的愿景和价值观》这本小册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客户觉得是对的,才是有价值的。

富国银行的管理层说:客户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致力帮助他们取得财务成功。他们成功了,我们才会成功。我们永远不会把马车置于马的前面。

然而2016年富国银行发生的虚假账户丑闻,恰恰是富国银行的一部分员工把马车放在了马的前面,违背了富国银行的价值观。

读者朋友,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巴菲特投资富国银行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通过阅读,我意识到,要投资银行的股票,必须特别注重评估管理层的管理能力,要回避那些管理并不优秀的银行。

巴菲特曾经这样说:银行业并非我们所喜欢的投资对象,银行业常见的资产与权益比率为20倍,因此很小比例的资产决策错误可能造成很大比例的股东权益损失。在许多大型银行里,错误,而不是例外,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其中大多数错误是由于管理错误:随大流的从众习惯,即管理层无意识地模仿同行的行为倾向。无论这种模仿是多么的愚蠢,在他们的贷款行为中,许多银行家以旅鼠般的热情跟着领导走,现在他们正在遭受着旅鼠一般的悲惨命运。

巴菲特还特别强调,他对于以便宜的价格买进一家管理水平低下的银行股票毫无兴趣,他感兴趣地是,以合理的价格买进管理非常优秀的银行。

参考资料:《富国之道:富国银行董事长写给股东的信》 理查德.柯瓦希维奇 约翰.斯坦普 王礼译

程兆民:财经记者、价值投资者、多学科思维模式倡导者。喜欢阅读,执着于传播科学精神,探究投资真谛。

微信号:Zhaomindushu

注:第一财经资讯'号内搜'功能开启啦,点击第一财经资讯页面右下角'站内搜索',输入关键词,即可查询往期文章

巴菲特投资的这家银行,为何安然驶过2008,却在2016遇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