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12/28【脑出血】警惕“另类”的脑出血

 tanjianc 2017-01-01


 


 

“另类”脑出血

它是一种冬季高发的“另类”脑出血,死亡率极高却极易被忽视。来到现场的这位年仅42岁的刘先生,在一个月前经历了这种脑出血而幸运地“死里逃生”。那么,这种脑出血究竟是怎样的呢?


 

【真实案例】


这位42岁的刘先生在节目现场为我们讲述了他的发病过程。据他描述,当时仅有一闪而过的剧烈头疼以及眼睛模糊,但直到接受手术都非常清醒,并没有我们熟悉的偏瘫、失语、或者丧失意识等症状。

 


“另类”
脑出血


 

大家都知道,有一种老年人常见的脑出血叫高血压脑出血。它出血在脑实质,也就是大脑的功能区,因此会带来偏瘫、失语、意识障碍,也会在手术后留下相应后遗症;


而这种“另类”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区别在于:这种脑出血位置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会迅速扩散到整个脑子的表面和颅底。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剧烈头痛、脖子非常硬、还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侧眼皮下垂


 ▼如图,亮红灯的一圈为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

头痛

眼睑下垂

颈项强直


 

【特别提醒】如果您发生了这几种症状,尤其是眼睑下垂、警示性头疼可能预示着马上就要脑出血或者已经在出血但量不大,所以一定要警惕并马上就医,因为这种“另类”脑出血一旦发生非常凶险,很多患者往往在送医前去世。
 

据统计,这种“另类”脑出血的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的第3位,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


出血患者中,约1/4~1/3在就诊前死亡另1/3病死在医院,仅1/3经治疗得以存活




 

颅内
动脉瘤


 

专家指出,这种“另类”脑出血的病因就是颅内动脉瘤。相当于是正常的脑血管在血液的冲击下长了一个包,就像吹气球一样,脑血管壁被血液给吹薄了,吹成一个气球样的包。

 

 

高血压脑出血往往是脑子中细小的血管出血,而且首先出在脑实质里边,出血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抵抗,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出血的量不会特别多;

 

而颅内动脉瘤出血大多是在颅底的位置,在蛛网膜下腔里面,这个地方出血可能就没有什么能够支撑它止住这个血,所以情况更加危险。

 



 


 


 

不定时
炸弹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检查出颅内动脉瘤的存在,很多人也因此惶惶不安,认为是带着一颗“不定时炸弹”。

 

但是发现了大脑里有“不定时炸弹”都要立即拆除吗?

 

【真实案例】


来到现场的另一位患者家属阮老师告诉我们,他78岁的老伴至今还在带着动脉瘤生存,因为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她的动脉瘤破裂几率极低。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动脉瘤可以随访观察,什么样的动脉瘤需要马上处理?

 

 

安全的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3%~7%,而出血的动脉瘤比例为0.25%5~7毫米动脉瘤出血率为0.4%~0.6%


另外,如果动脉瘤的部位在海绵窦,同样在流行病学里有一个五年的统计是这个部位没有出过血。所以在这个部位的小于7毫米的动脉瘤还是相对来说安全的,并不一定要通过手术马上处理掉。


 

 
诱因下“爆炸”


诱发动脉瘤破裂的因素:

长期高血压、便秘、慢性咳嗽

情绪激动、气温骤降、吸烟和酗酒


如果不加以注意这些危险因素,那么安全的动脉瘤也会变得不安全。

 


 


 

须尽快“拆除”


对于以前出过血的病人或者是动脉瘤很大、形态很不规则、出血率较高的患者医生们都会建议尽早做手术。

 

动脉瘤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开颅夹闭,用夹子将动脉瘤的颈部夹住,动脉瘤失去血供变瘪;另一种是通过血管在动脉瘤中放一根导丝填充一些弹簧圈,弹簧圈遇血以后形成血栓,血栓就会填充整个动脉瘤,因此动脉瘤就不会在出血。


 

专家告诉我们,这两种治疗方式有不同的适应症,医生们会根据你的疾病情况进行评估从而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法,所以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来不及“拆除”

 

这是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情况。很多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患有动脉瘤,一旦破裂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大家平时要多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当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发生相类似的情况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尽可能将来不及“拆除”的情况转变为“可拆除的”或者安全的。

 


动脉瘤
高危人群


 

动脉瘤的高危人群有:
 

①三高人群;


②女性可能比男性发生动脉瘤的比例要高一倍;
 

③常吃一些含雌激素的药物如避孕药的人群,也会增加动脉瘤的发生率;


④与年龄有关,动脉瘤发生的平均年龄是50岁;


⑤有动脉瘤或脑出血家族史的人群;

 
 

【特别提醒】


如果您属于以上的高危人群,专家建议您去正规的医院做一个CT的血管造影或者核磁的血管造影,检查自己是否患有动脉瘤。也可以将这个检查列入常规的体检项目,一年做一次普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