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是说,评论绘画用形似作为标准,这种见解与儿童的见识相似 当我们面对一幅国画作品时,拿什么作为好坏的评判标准呢?这时候,我们往往会觉得如果一幅作品如果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对象表现得比较准确,也就是画的很像,多数人就会认为画的好;反之,画得不像,就认为画得不好。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积淀的中国画,有着自己显著的艺术特征。中国画在工具材料、艺术追求、审美理想等方面,都与西画有着明显的差别。清代画家高其佩和现代画家潘天寿以指代笔,现代画家吴冠中甚至以钢笔、马克笔、拍刷、漏斗来代替毛笔作画,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和奇趣。
那么欣赏、品评中国画,究竟有没有一个标准呢?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画家谢赫著有《古画品论》,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 1 气韵生动 “气韵”具体地说就是生气和神韵。判断一幅画是否气韵生动,一看是否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二看是否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三要看是否表现出内在的节奏、韵律,四要看是否具有典雅之美。
在近现代书画家中,达到这一点的不胜枚举。齐白石的工笔虫草、写意虾蟹。傅抱石、徐悲鸿、林风眠笔下的人物画;李可染的山水……
2 骨法用笔 指所谓的“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中国画用笔方法。近现代中国画大家普遍重视骨法用笔。吴昌硕的书法、篆刻功力深厚。黄宾虹用笔苍劲有力,把绘画笔法用“平、圆、留、重、变”五字概括总结。钱松岩喜用秃笔,用笔凝重苍茫……
3 应物象形 顾名思义就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4 随类赋彩 指作画的设色要与物象相似。中国画大家都很重视设色。潘天寿喜用纯色;张大千晚年作泼彩……
5 经营位置 指绘画构图。谢赫在此用来比喻画家作画之初的布置构图。
6 传移模写 元代以后从明清到民国初年的绝大多数画家,大多轻视写生、注重临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