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者书评:现在和未来之间还差什么?

 李建涵LEO 2017-01-01
因为行动,所以成就
一、先掐一掐“缘分”

你一定听说过,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是人生最幸运的事情吧。我想把这句话用在我遇到小六以及他的新书——《让未来现在就来》这件事情上面,希望不会有人感觉恶心。我声明首先这是超越性别的纯粹对小六灵魂的欣赏,其次这是我单方面的“抛媚眼”,小六毫不知情也无需担责,哈哈!
那么,事情是这样的……从今年我1月份过完二十八岁生日开始,明显感觉三十这个曾经“刻意”没当回事的遥远数字,瞬间成了我的“隔壁老王”。在即将“三十而立”的关口,我发现我对自己的成就、成长、收入都极不满意,离我理想中的自由生活更是遥遥无期。
在焦虑与压力的逼迫下,我终于将成长和成就的眼光坚定地投向了工作和职业之外——而之前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想想而已。我开始有意识去尝试学习新的技能,买书和读书的频率明显加快,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愿望如饥似渴但却无处下牙……
就在我焦躁不安的时候,在一个暴雨倾盆的下午,5月28日,小六来苏州做《如何建设个人IP》的专场分享。而我却是在活动开始前半小时,从志国发在苏州十点读书会群里看到链接的,在此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小六这个人,我关注到简书也才2个多月。我看到小六的介绍就心动了——怎么可以这么厉害:理工男?简书签约作者?建立了个人品牌?要出书了?
随即直接打车前往活动地点,虽然迟到了一会,但我还是听到了小六主要的分享,小六的分享真诚、干货、简洁、轻快,也看到了他这个人的质朴、和善、精干、从容。还没听完他的分享,我就断定了他走过的路刚好是我准备要走的,重合度至少超过70%,所以他的经验和方法对我绝对是极其有用。
我当即就决定要买他的书回来好好学习,看到京东上架的第一时间我就下单了。在等待的过程中,我还特地到简书上去研读了他最热门的十几篇文章(一些精品文章也被收藏进了书中),已经对我产生了很多启发。
前两天书到的时候刚好放端午假,我就用昨天和今天共3小时左右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给自己的脑袋来了一个大补,读完之后整个脑袋都感觉丰盈了起来,清晰了起来……

二、再尝一尝“果肉”
不但营养,而且好吃
本着读完好书一定要写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的心态,我打算写一下对小六这本书的感受,但提笔却感觉很为难——因为小六告诉我们的已经是他海量阅览、实践、分享之后关于时间管理、知识管理、阅读方法以及一些其它成长方面的实用干货提炼,很好理解也很好实行,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照着他所指明的方法和方向去做嘛!
虽然这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用的上的,但我还是就对我个人的认知升级和启发最大的几个方面谈一下。
首先是关于读书
读书的习惯倒是我本身一直所保持的,只是到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喜欢而已。但我其实一直处于开卷有益和散兵游勇的状态,跟小六比起来看的算是很少了,而且看的时候都是按部就班、通读全书,但真正的吸收不多而且是零零散散的,输出和使用更是少得可怜。
在看了小六关于阅读的篇章之后,我才知道我这个读书状态还处在“农业时代”,还有那么多进阶以及还有很多高效的阅读方式,距离通过阅读提炼真正有用的收获我差得更远。而且我也在意识上改变了书本、知识和自己的位置和关系,将自己置于主人地位,将不同的书和知识区别对待、为己所用,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为了用而读。我也将自己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愿望置于一个小学生想要考博的心态上,一步一步来,打算实行有规律、有方向、有目的、有输出、有系统的阅读。
其次,关于时间管理
时间观念本身我是有的,但我并没有特定的时间管理方法和目标,只是不断在心理盘算今天都要做什么,提醒这自己一定要赶紧。虽然每天也都在做事、学习,但发现成效非常不稳定,碰到心情不太好的时候效率就会很低。但小六四处搜罗和自己发现的一些时间管理方法,最大程度降低了一个人一时的情绪对做事的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做到用水滴石穿的行动获得水到渠成的成长和成就。人的一生就是用时间构成的,会利用时间就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其他
然后,关于如何对待8小时工作本身,以及让自己业余的知识增长、能力增长、收入增长与工作相统合,小六也有非常精妙的论述,当然,最主要的是他有非常成功的实践经验。我觉得这个真是非常地接地气,因为很多人是把本职工作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立起来的,结果形成了相互拉扯的局面。所以这块,对于职场新人尤其重要。

三、再品一品“滋味”

在整本书中,小六除了现身说法做分享之外,也对每个人具体根据自己的情况如何获取适合自己的知识、选择学习新东西做了很好的建议,让我们如果成为不了或者不想成为小六,也能借鉴这些干货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而且,虽然这本书以干货、方法、工具为主,以小六博览群书之后的总结提炼为主,但依然贯彻了很多小六自己的实践心得和创新发现,也有恰到好处的、非常温情的鸡汤,同时可以从这些方法和工具倒推出其背后的思维哲学。这让我十分佩服小六在吸收、分享、整合、创造方面的非凡能力。
如果觉得某一方面想深入了解,还可以根据小六推荐的书单和提到的书目去寻找和读到,所以这本书同样也是一个关于阅读方法、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综合性入口,而且光用好这些我们每天的成长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了!
还要提一下,虽然是干货书,但因为小六大量使用插图、手绘、表格以及丰富的色彩,使得阅读和理解书中内容都很顺畅和容易,看来小六是非常注重大家的阅读口感的。

工具在手,成竹在胸
我还不得不主动代表已经买到和准备购入此书的广大读者小伙伴,隆重感激小六随书附赠的“工具集”,实在是囊括了当下最全最实用的各项学习工具,包括时间管理工具、阅读工具、分享工具以及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目标人群,很多正是我想找想学的,一下子全了。

四、再磕一磕“内核”

读一个人的书,就是与一个人进行深入的交谈,让你不仅可以了解一个人给出的东西,也能感觉到一个人的内核是什么样的。即便是当面听过一次小六的分享,也能感觉到小六书如其人。
从章节排布、内容拣选以及工具和人物推荐方面,可以看出小六是很为读者着想和负责的,他是开诚布公毫无保留的,他是希望读者学到用到以得到成长和成就的,同时也能感觉到他一定对这本书花了很多心血和能量。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原本“万恶”的处女座在为难自己、造福他人时候的可敬与可爱。
我本人也是一直在寻求进步和改变,但屡屡不奏效。所以我也会思考小六是如何“破茧成蝶”的,不只是方式和方法,我更想找到那个内生动机。可惜小六并没有讲太多自己的心路历程,我只能试图猜想。
我特别佩服的是小六作为一个原本注意力应该只专注于本职领域的理工IT男,可以突破大部分类似处境的人察觉不到甚至安然待命的局限,硬生生地用勤奋和学识撑开了一个格局和高度,人也变得完全不像理工男的温情、通透、同理和带着文艺范。我并不知道小六在“起飞”之前的性格和思维,但到如今一定是很多人所渴望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让我们看到知识也是一把丰富人性的“美工刀”。
无论是开始还是持续,还是成就,还是成功,都不会是随随便便的,我们看到小六依然保持初心、依旧在努力奔跑。在决心改变、死磕读书和读书笔记的那一刻,在遇到困难和瓶颈的那一刻,到底是什么信念让它做了极大的努力却看起来像轻轻一跃,用平凡堆砌了不凡呢?小六没有分享或许是他觉得“鸡汤”对我们不重要,但他一定是找到了最有力的答案。
每个想要与曾经的自己有所不同、跟别人与众不同的我们,特别需要把自己问彻底、问明白:
我们到底想去到哪里?
我们真的义无反顾了吗?
否则小六的“百宝箱”要不了多久就会像很多书一样变成房间内的“装饰品”。
我想我们每个活到二十到三十几岁的人,都不止一次被人激励、不止一次被人授艺解惑,而我们有没有发生实质转变呢?
反正我曾经经历过,但我不想以后还是。或许是像我开始所说的,小六与我年龄相仿、距离刚好在我看得见背影的前方,所以对我或者很多类似我这样的普通人,是一种恰如其分地引领和希望吧。
五、要竖一竖“拇指”

So,
如果你是一位职场新人,
如果你在阅读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有疑惑,
如果你在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上缺少工具,
如果你想利用好自己从工作到业余的全部时间来开发最大可能性的自己,
如果你不想在长得帅的人还那么努力的时代落后,
……
名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我强烈建议你收了这个小六吧——不是他的人,是他的“脑袋”、心血和灵魂!放心,你一定买了“吃亏”——亏的是你再也不愿意花时间在肥皂剧和刷朋友圈上面了,你也一定买了“上当”——上了不断拓展自己、做精进人士的“贼船”。

我们的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一定是现在怎么想怎么做决定的。好的未来一定是愿力加努力修炼出来的,当我们可以现在就打造好美好未来所需要的底盘,其实那个“未来”现在就来了。

小六提到过自己犹豫是否要这么早出书,我想说正当其时——甚至还可以更早,那样也会为让我们节省系统性进行自我革新的时间。我想说,在当下的“我们”和未来的“我们”之间,我们需要一个彭小六;现在,有了小六,“《让未来现在就来吧》”!

文/向阳而升(简书作者)
编辑 /彭小七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3123bbd73a05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

 
彭小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