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未命名]》】临床治疗慢性病体会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7-01-01

                                    临床治疗慢性病体会

 

 

中医所称慢性病,是指病变日久,长期不愈的一类疾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长期折磨和困扰着患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临床体会到,在治疗慢性病过程中,如能正确使用以下四法,常可使一部分病变由难治转为易治,最终为患者解除病苦,简述如下:

 

1 治标为先

 

慢性病日久,多有正虚的一面,在较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外邪的入侵,内邪的滋生,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这些新邪的出现,既标证的出现。治疗上先于治标或标本同治,否则入里,扶正之品足可留邪,助邪。特别是对于专病专方的使用,需掌握好时机,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根据病机的变化而灵活变通,忽略治疗过程中任一标证的存在和出现,都有可能造成治疗无效或病变的缠绵难愈。尽管《金贵要略》中明确指出:“夫病痼疾,加之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但这一点在慢性病的治疗中,多易被专科医生所忽略。

    病例 1  张某,女,44岁,2000123日初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6年余,多方治疗,效果不显。双手近端指关节肿胀疼痛,略有变形,晨僵明显。前服方药,皆不外补肝肾,祛风湿,逐痰淤之剂。视其舌质淡紫,苔浊,脉沉细。问及长期便秘。证属肝肾亏虚,风湿痰淤痹阻经络无疑。但本证之外,尚有腑气不通之标证,标证不除,补肝肾,祛风湿,逐痰淤之剂皆属惘然。遂以通下泻实为法,处方:生大黄(后下)12 桃仁 12克,  芒硝6克, 桂枝 9  ,红花  12 。水煎服,日一付。上方服4剂后,便下畅通,关节疼痛,晨僵明显缓解。继投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逐痰淤之剂,坚持治疗1年余,临床治愈。

 

2         治病求本

 

有些慢性病患者长期就医服药,每服多能有效,但病终不愈,甚或身体渐衰,病势渐重。此多因“见咳止咳”,“见血止血”而未能治其根本。“肾为先天之本”,中医有“久病入肾”之论,朱良春治慢性久病就倡“从肾论治”。脾为后天之本,周慎斋云:“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慢性久病多宜从脾,从肾论治,治其根本,标象自愈。

病例 2  杨某,男,35岁,2000108日初诊。三年来时时咳嗽,天冷更甚,无痰。宣肺,降肺,化痰,止咳,温肺,清肺等诸法遍试,多能有效而终不愈,且有愈治愈甚之感。审其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平,全身别无他症。治肺不应,主从治肾,都气丸化裁。处方: 熟地黄 30   生山药 15  山茱萸  12  茯苓  12     泽泻  9 牡丹皮  9  五味子  9  当归  12 砂仁 9 (后下)  肉桂  1克(后下).。水煎服,日一付。上方服6付明显见效。略作加减,改做丸剂,治疗2月余,痊愈。

 

3         复方投治

 

部分慢性久病,经络相传,脏腑同病,气血阴阳俱受波及,导致病机复杂而症状纷出。治疗上若采取“各个击破”之策多收效不佳,每每愈此而彼起,愈彼而此起。此时宜采用综合复方疗法,裘沛然所谓“复方治大病”法。

 

4         候气来复

 

慢性病日久,多存在正气不足的一面,或缘于素体亏虚,或病变久耗,或药物攻削。这类病变之所以久治不愈,多与其正气不能回复有关。此时用药,不可单籍药力以胜病,需少少用药,假以时日,在正气回复的基础上以胜病,所谓治慢病“王道勿求近功”。笔者遇此,多改“汤以荡之”之汤剂为“丸以缓之”之丸剂,复方丸剂缓调,使之逐渐痊愈。

病例 3  郝某,女,45岁,2003325日处诊。发作性全身软瘫1年余,近来每天发作。发作时自觉全身酸软无力,继则软瘫,四肢不能动,口合不能言,目闭不能张,但神志清楚,双耳能听。历时近2小时可自行恢复。自觉症状繁杂,有眠差,纳差,腹胀,腰困,身热,烦躁,心悸,带多。审其舌质淡暗,舌苔黄白腻,脉沉弦细。病变日久,病机复杂,久病多淤,怪病多痰,既有气血痰滞,又有郁热内扰,正气亏损。投以复方大法,丸剂缓调,旨在恢复气血津液之正常敷布运行,邪气去,正气复。处方:  栀子40 淡豆豉  40克, 太子参 40 生山药40 炙甘草20 ,姜半夏  40克, 茯苓 40 陈皮  20 胆南星  20克, 石菖蒲30 郁金  30 枳实20 ,乌药  20 香附20 炒槟榔20 柴胡  20 甘松20  ,合欢花20 桃仁 红花 20 赤芍药20 牡丹皮30  焦麦芽  30 焦神曲  30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早晚各服一丸。药后诸症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