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一个小学生家长的期末总结

 王思雨2006 2017-01-01

在思想最高处独舞

于灵魂最深处碰撞

清音余言


    随着新春的脚步声临近,小学第一学期也即将结束。学生们盼望已久的寒假终于快来了,那个沉甸甸的书包可以放一放了。
与入学时的兴奋相比,持续紧张的小学生活,是各个家庭小集体智商、情商、财商、胆商的大比拼。像每个小学生家庭一样,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上紧发条的闹钟,一刻也没有闲着的奔向既定的目标。

    早上追起床,穿衣,吃饭,上学;

    中午追吃饭、午睡、上学;

    晚上追作业、吃饭、洗澡、睡觉……

    周末也追,美术班、唱歌班、棋类班……

 


        2016的最后一天,也是元旦假期的第一天,孩子一反常态的哭闹。零食不管用,电视不管用,绘本也不管用……她嘴里乱说一气,一会儿绿道,一会儿公园,一会儿节目……,大约是说好的去玩,一定要去,不然就不答应。无奈之中,我抓着绿道这个词,说马上去绿道,她立马停止哭闹,嘻嘻哈哈的跟着我出游了。

    毫无准备的到了附近的湖滨绿道,游人并不算多,景色也不算美,但是孩子一路的开心像春天盛开的花朵,这已经让我看出来,孩子想要的只不过是换换环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她开始有点讨厌作业和我们的唠叨。

 
    总结一学期来,的确是天天被追着上学、作业和培训,根本顾不了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其他的家庭是不是大多也如此。孩子就像家长的一张牌,又像是老师的一张牌,打过来,接过去,一局结束,一局又来了……可是,在未来的许多年,这恐怕是常态。也许,这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吧。 

    

    最初,许多孩子刚入学还坐不住,坐下来了又老讲话,不讲话了却不听话,回家爸妈一问,有时候上的什么课都不知道,还经常发现书包里少了这个,多了那个——足足让老师和家长几个月来绷紧神经,哭笑不得。

    好容易进入状态,能听讲课了,也会举手发言了,考试接踵而至。成绩时好时坏,情绪忽高忽低。每个家长无不是尽可能的腾出时间,跟着孩子预习、复习、模拟、订正。这才发现,原来N年前学到的课本知识,还能在这时候派上用场。哈哈。如果原来功课就差,在孩子面前上演脸红的剧情,要悔到肠子都青了。

 

    然而,每个家长都不禁心里打鼓,我们还能辅导几年呢?瞬间懂了学校周边为什么遍布补习班,而补习费也远超学费。

    虽然只是一年级,家长的作业辅导依然并不轻松。做作业、交作业的方式都不同往日,拿英语来说,不单是抄抄写写,还得口语录音。有些还要上网、录像、查字典、做手抄报,好一个多媒体应用!这一来许多家长发现自己手机落伍了、电脑配置也不够,但是也跟着学到不少东西。呵呵。

    就这样,我们每天不仅要上网,上QQ,还要看微信,看短消息,一不小心就错过了通知或者有关事项的讨论。一旦失误或者错漏,每一位老师顿时都显得格外的威严。


  

    有威严的不仅是老师,还有家委。家委是家长代表,协助老师处理学校和学生的一些事务,本质上是一种专属于学校的义工,代表全部家长的家委,号召力自不必说。

    家委是与学校伴生的一套体系,除了班级家委,还有年级家委,还有学校家委。所不同的是,教职工是有偿的教育专家,而义工是在无偿的付出。然而家长们甚至要通过竞选成为家委。家长的情商也因此而得到体现。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家委并不是容易担当的一个角色,尤其是涉及到办事的经费。家长们不仅紧张自己的孩子,也都紧张自己的钱。花钱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要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否则就有话说。所以,没有足够精力、胆小怕事的人,也难以胜任家委这一角色。

    与学校靠近的家委,掌握着适当的话语权,而学校也因为家委这个纽带,建立与各个家庭的合作关系。虽然大多数时候,家长也成了被教育的对象。


    在第一学期的最末,班委也开始成立了。表现优异的孩子获得了学校的青睐,也获得大多数同学的仰望,开始走向班级领导者的角色。与此同时,孩子们齐刷刷的戴上了红领巾,这个与国旗相同的色彩,一举成为孩子们共同的喜爱。学校里孩子们的共性越来越多,而他们的某些个性则在家中仍得以延续。  

    孩子们的成长,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十多年,谁家能把好的习惯坚持到最后,才能最终通过高考的成功,改变命运。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对学校说一声感谢!毕竟老师们是知识的桥梁,尤其是一个人要面对60个学生的班主任,的确并不简单。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第一阶段。关于我国的教育,许多人是否定的态度,最大的质疑是抹杀创造力、应试求才和学不致用等。把孩子们引导成为规范有序的学生,多少是一种对其个性的改变和影响,“野”孩子为社会文明所不容。

    据说西方的教育是在快乐学习中悄悄完成了阶层的划分,精英阶层借助其社会资源的优势,在轻松的学校教育之外,参加各种培训和活动,把孩子逐渐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事业接班人。而中国的教育则是以“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寒窗苦读,把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了应试机器。中国的多数学生唯有通过努力考学,通过高校平台,获得资源优先再分配的机会,这也不失为一种社会公平。毕竟我们这个十五亿之众的国家,任何资源都显得紧张。

一家一部微电影

和你一起体验快乐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