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意识调查及其对策 - gdqy153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唯爱*秋* 2010-11-23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意识调查及其对策

论文 2009-02-18 15:32:45 阅读22 评论1   字号: 订阅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能替代学校教育,但又起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国家及省市县级有关教育文件文件都明确指出:“要积极构建家校一体的教育网络,让家长主动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然而,现实的情况如何呢?笔者经过问卷、走访、调查,发现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意识和行为方面,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漠不关心型

托马斯·萨斯说:“放任自由是把孩子当做成人对待的主要原则,是使他们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的手段”。一位工作热情高涨的老师,利用晚上时间义务辅导学生进行数智开发,两次护送孩子回家,家长竟一声不吭,连一个起码的招呼也不打;一位老师任教该班学生两年,家长竟不知老师是他;一位老师家访,告诉其子女成绩时,家长一脸漠然“我不管,孩子交给你们就是学校老师的事了,读不好就回来做茶……”;每单元的成绩能力测试,家长从不过问,试卷的签名更是空白;每一学期期末的《小学生素质评估手册》中的一栏要求加张对学生所做的“学生在家表现”从来就是一字不写……家长对子女学习情况的漠不关心,无形之中会给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暗示——看来,读书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的父母并不在乎我学习状况的好坏。因此,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二)、过分溺爱型

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为了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学校成立了各科的兴趣小组,要求教师抓紧时间辅导,争取培养出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当老师通知学生利用下午放学后半小时的时间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家长竟以会饿坏孩子,影响身体健康成长为由拒绝;卫生大扫除时,有几个家长担心孩子吃不消,要求代替孩子打扫卫生,甚至有个别家长向班主任老师求情,要求劳动课时,不要安排他的孩子参加劳动,理由是他的孩子在家也不用参加任何劳动,在学校更不能让他劳动了;个别家长,风雨无阻,天天接送;一个初中女生,因为看不上一集电视连续剧,竟耍起脾气摔盆子摔碗,要求父母赔偿她的损失……过分的溺爱,使学生逐渐脱离了群体,失去了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失去了集体观念。长此以往,只能培养出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的下一代。

(三)、求全责备型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容不得他有半点闪失。一位学生带着98分的试卷让家长签名,父亲竟在他的考卷上写下:王海是个大笨蛋!试想,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一个学生,因在学校偶然犯了一点小错误,家长竟要求他跪在冰凉的地板上长达2个小时;一位家长,因为孩子与邻家小孩玩耍弄坏了邻居家的电视,竟要求孩子背上秤砣,跪在沙粒上,向邻居认错,颇有负荆请罪之意……狄更斯告诉我们“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作为父母,应该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允许孩子在成长生涯中所犯的一些小错误。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

(四)、过度关心型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小的时候,不把孩子当人,长大以后,也做不了人。”个别家长,有事没事总爱给学校老师打小报告,使孩子的一些个人小秘密曝光在阳光之下,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我校一位女生,在日记本中写了同班的一位男生常常帮她解题,对他很有好感。母亲竟对孩子严加呵斥,甚至跑到学校大吵大闹。当老师提醒她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时,她竟振振有辞地说:“我这是为她健康成长着想,小孩子有啥秘密?有啥自尊?”有的家长,当孩子在学校发生一点小事,他就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非责任,扬言要找对方算账,为孩子撑腰。殊不知,却助长了学生的嚣张气焰,导致了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加深。

(五)、稀里糊涂型

张履祥说:“家庭之间,一言一动,当思为子弟足法”。他告诉我们,家长要时刻成为孩子成长的表率,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次上课,老师看到小明(化名)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打电话询问原因时,家长竟打着哈哈解释“昨晚打牌人数不够,叫孩子充数,熬夜啦!……”一个二年级学生偷拿路边鞋摊的袜子,家长不是制止这种偷窃行为,反而责怪孩子拿得太少;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偷拿超市的东西,被保安抓住就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六)、过度迁就型

我校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较为优秀,但是个性强烈,是家中的小皇帝,要啥就啥。选派他参加竞赛时,父母必须陪在他身边,对起百依百顺,无条件服从,导致了不良个性的形成。召开家长会,家长坦言:小学读不好不要紧,大不了初中多花钱,让他进名牌学校念或去城区中学。孩子要电脑说要查资料方便,我买了台给他,可是天天呆在电脑上,成绩反倒下降了许多;一位家长夸他的孩子:我的小孩可真行!不到14岁就能骑摩托,拉着两个大人上山采茶还轻轻松松……

七、过度严爱型

严厉是一种关爱的特殊方式,但过度严爱却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方式。我校三年级的冰冰(化名),父母都是纯粹的农民,因望子成龙心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采用军事化管理,如要求孩子写作业腰板挺直,趴着桌子写字,吃饭时一声不吭地站着等,孩子见他犹如“老鼠眼中的猫”。这就是一种错误的爱。

当我们老师苦口婆心地念叨着《交通安全法》时,我们的小学生竟坦然地驾着摩托,载着家长上路;当我们规劝孩子远离不良习俗时,家长竟招呼孩子共同凑成牌局;当校园门口悬挂着“家长止步”的告示牌时,我们的家长竟骑着摩托车长驱直入,把孩子送到教室------在现实面前,我们学校的教育竟是如此苍白无力!  

二、原因探寻

姚寿安先生在《中国教育报》(1998年1月10日)明确指出:当前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误区,1,孩子中心论;2.家庭“民主”化;3.家务代劳论;4.挫折不利论。

反思以上家长表现出的种种畸形现状,造成的原因有:1、教育知识的匮乏,许多家长多有“望子成龙”之心而没有“教子成龙”之法。2、受家庭经济的制约,为了生计许多家长不得不早出晚归,忙里忙外顾此失彼。甚至长期外出打工,把子女留给长辈照看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3、社会现象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不如早出校学本领。4、政府监管力度的削弱,使社会逐渐多出了一些“新文盲”,导致家长“爱在心中口难开,计谋用尽还复来”。

三、对策与方法

如何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家校合力。通过全方面的教育、引导、监控,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具有较为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教育是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中培养和提高的。学校是其中起‘指挥作用’的主导机构,它引导家庭、社会按照学校的教育意图和计划,完成各自无可取代的特殊教育任务。”笔者认为无论家长由何原因而形成各种对子女教育的极端化,归根到底应采用“沟通”。这里的沟通包含着1、学校与家长的沟通2、家长和子女的沟通。

1、   学校和家长沟通

(1)、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一种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可以让家长系统的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学校可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上课,讲课内容应有所选择,可以选择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子女的方法,还要介绍一些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家庭教育的典型事例,请一些育儿成功的家长现身说法。像我村的一个家长,三个子女分别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当地引起轰动。我们学校及时聘请他为学生家长授课,讲讲自己的育儿经,同时请他的孩子讲讲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家长明确了家庭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

(2)、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和家庭一种有效的联系方式。可分为:全校性、班级性、年级性三种。在召开家长会时可举办学生作业、成绩展览或进行汇报演出,使家长们能具体地了解子女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关心和支持学校及老师的教育工作。也可以对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进行表彰,促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3)、网络短信联系

如果学校和家庭相距较远,或学校有关事情据需告诉家长,一般可以采用网络、短信联系的方式。像我校的老师就利用了“爱贝通”短信发布平台,定期把学生的学习,品德纪律等情况向学生家长汇报,要求学生家长阅读后反馈意见,配合学校教育,把孩子在家的各种表现作出评价。这样有利于家长和班主任的联系和相互配合,更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学校突遇紧急情况须通知家长时可用网络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

(4)、互动访问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方式是教师访问家长和家长访问教师的互访方式。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家庭教育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并指出家长教育的努力方向。对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不端正的家长,教师应宣传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知识,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共同研究改进方法;学校可确定开放日,定期邀请家长来访。

2、家长和子女的沟通

撒提尔告诉我们:“母亲的责任之一,是从孩子的童年时代起,就善于发现他们的才能、性格和志向,这一点是任何一位教育家都难以做到的。家长之所以不了解孩子就是因为家长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者在沟通交流时缺少方法技巧。  

  (1)、沟通是互动的。家长,特别是许多农村家长,教育孩子的知识不足,总以为在孩子面前应摆出一副“严父”的形象,对子女的教育只停留在“家长讲,孩子听”,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强加给孩子,不准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样,家长往往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也没耐心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只能称是家长的教育“容器”。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互动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的内心需求,帮助孩子排忧解难,努力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

(2)、方式是多样的。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人与人的沟通时发现,孩子在表达感情时,更偏重使用身体语言,抱一抱、亲一亲、一个赞赏都是孩子需要的。然而农村的大部分家长认为沟通就是语言交流。这种不恰当的“唠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方式的单一性,可以采用身体语言、信任赞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

 (3)、时机要合理。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沟通的时机,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时,家长就插进去想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家长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时机。可以在与孩子一起做家务的时候好好聊聊天或者在与孩子谈论电视的时候进行。  

一项调查报告表明: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投资就是——教育。只有我们的家长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率先垂范,主动参与,焕发出教育热情,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配合学校老师,有针对性的、较为科学的引导教育,形成“齐抓共管、你唱我和”的局面,”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到家校合力,教育质量就会得以稳步提升。

 

作者:福建安溪感德岐阳小学  王清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