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焦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坚持的希望 2017-01-02


三焦理论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名称,并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功能,但对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的论述不够明确,《难经》又提出了“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的论点后,三焦的“有名无形”之说,导致后世医家争论不休。有“脏腑三焦”、“部位三焦”、“经脉三焦”、“辨证三焦”之说,但对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是身体气机和水液的通道,这点是明确一至的。
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女子胞。
但对肝是处于中焦还是下焦的问题,《灵枢·胀论》“肝大”、“肝偏倾”、“胁下痛”,肝居胁里,当位于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右关为脾胃),而属于中焦。《素问·金匮真言论》王冰注明确指出“肝为阳脏,位于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也。”从部位划分而言,肝归属于中焦。至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将温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症,归于下焦的病变范围后,则肝属下焦又成为辨证概念,但众温病中的后期诸证,都是肾精之病,而不是肝。肝风内动,也是肾精亏虚不能养肝。本人认为,肝不应是下焦,从肝的部位上来看处于中焦,另外从肝的生理功能上来看,肝是一身气机的萌发点,肾之门户。下焦之气要升发,全赖肝的疏发之性。我们日常见心情郁闷,马上就见胃口不开的中焦失运之症,这说明了肝和脾同处中焦。古人说肝在下焦,是因为肝藏血的角度理解,如果从肝主疏泄的角度理解,肝自是在中焦。另外从历代医家治疗肝气郁结的药方来看,着重都是在运脾胃为主,酌加些理气药和风药以促进气机的升发,才谓之疏肝。治疗肝胆胰的病变,从古至今大多没离开脾胃,皆从脾胃下手,就自是肾阳亏虚无力升发的郁症,单纯用温补肾阳反使病情变生湿热,而在温补肾阳的基础上再加健运脾胃,肝气才能真正的升发。
《灵枢·营卫生会》中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是三焦三个部位功能的表述。
上焦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脏。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将水谷精气布散于全身。所谓“如雾”,是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上焦输布精气象雾露蒸腾一样,得有足够的阳气,所以《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胸痹所用的药方,如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肺病的小青龙汤,大多采用温阳化痰法,主要就是因为心为太阳,温煦全身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四肢百骸,上焦易阳虚,阳虚则痰浊上蒙,所以治疗上焦的疾病多采用了温阳化痰之法。
上焦之治,有“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所以治疗肺病,用药得用质轻、或气味偏轻的药,使药性浮于胸肺之中,而少用生牡蛎等重镇质沉之药,另外对于质重味滋性寒的药,亦不利肺气的宣发。所以治疗肺癌当考虑到肺的生理功能,所以本人治疗肺癌,几乎方方不离麻黄,就是取其宣发气机,以振奋上焦之阳气。肺要有阳气才能宣发,才能排痰毒于体外,所以治疗肺癌切勿用药过寒,以免肺中之痰伏闭不出,病更不得愈。
中焦如沤,《难经》“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中焦主要指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肝胆主疏泄,并分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因此,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沤,是浸泡的意思。所谓“如沤”,是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的作用。中焦之癌症有胃癌、肝癌胰腺癌等。中焦脾升胃降和肝胆的疏泄,使中焦成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胃为贮痰之器,气机稍有不顺则脾失健运,胃的通降作用就会减弱,痰湿就会积于胃中,痰湿中阻,又进一点影响气机的通畅。
“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衡,指的是称杆,称东西时称杆会高低动荡,要把称杆处于平衡时才能称东西,所以治疗中焦之病的用药,要相对的平衡。如《伤寒杂病论》的半夏泻心汤等药方,看起来是寒热并用,补泄一体,但整个药方的用药上还是处于相对的平衡。所以治疗肝癌、胃癌等中焦的癌症,用药上得处于相对的平衡。过热过寒,过浮过沉,都不利中焦气机的通达虽有时治疗重症肝炎会重用生大黄来通泄,但这是针对病邪的一时应及处理,而不能作为一个长期治疗的主体思路。且用生大黄的目的,亦是为了去中焦之腐浊,使腐浊之邪去而气机得畅。

下焦如渎,下焦主要指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及大小肠,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糟粕的排泄,一是从大肠排出大便,一是从膀胱排出小便。“如渎”,是形容下焦肾与膀胱排泄水液作用,犹如疏通沟渠,使水浊不断外流的状态。水沟排废物,得通畅才能排,但水沟的通畅在于阳气的温煦和气化。阳性向上,湿性向下,所以下焦之病多寒多湿,所以《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子宫肌瘤等疾病用桂枝茯苓丸温阳利水来治疗,使湿去阳通而次瘤可消散。下焦的癌症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这些癌症很多症状上看到的都是阳虚有湿的表现,所以治疗下焦之癌症,一定要考虑到通阳和气化的问题。但阳气之根源在于肾,所以治疗下焦部位的癌症,自然是补肾为主要大法。另外看水湿的程度,如果水湿重则用利药以通水沟,水湿不重则用燥药升清阳以解之。
但临床上很多肿瘤没有在脏腑内,而是在脏腑之外。《灵枢·胀论》所说的“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的论述,以及临床对三焦部位概念的具体运用而言,拟不将头面、四肢归属于三焦部位。但如果从三焦的部位和气化上辨别,治疗方面上焦用温阳化痰、补气养阴,中焦用健脾和胃化痰散结,下焦用温阳化湿通便。这样去理解,结合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指导用药,促使三焦气机通利,五脏六腑功能调和平衡,身体的内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或修复,这才是真正的治疗癌症之要义。
但三焦是相通的,《难经》“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文明确地说明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中藏经》对三焦通行元气的生理作用作了更为具体地描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但上中下三焦因为部位不同,对于身体气化作用亦有所侧重,并不是说可以把三焦孤立的分为三个部分。如肺癌病人,虽说没有见明显的肾虚症,也一样要考虑到肾气亏虚的问题,因为气本虽在肺,但气之根却在肾。临床上常见一肺癌病人有夜尿频、腰酸无力等症状,治疗必要补肾,而不是机械的用一些抗癌药攻病,这就是上焦之病可从下治。而有些膀胱癌患者,尿不畅的同时又见呼吸顺的肺气不利之表现,治疗也要考虑到宣肃肺气的问题,加用理肺之药,以达到下病上治的目的。
所以,对于三焦问题,不能机械地割裂三焦,治疗上可以上焦之病,可从下治;下焦之病,可从上治;中焦之病,可上下分治;亦可三焦并治。以整体的统一观来对待三焦,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

吴南京
2016年12月16日星期五
于杭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