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书法用笔术语,难怪看不懂书法啊!

 张钟依依 2017-01-02

中锋

中锋一词是重要的概念,指行笔时将笔锋的重心保持在中央之意,如此便容易感受到毛笔中心的弹性,用以驾驭圆浑深厚的粗线,或劲挺爽健的细线,使线条充满神奇的张力,线条上微妙的弹性变化,是书家养成不可或缺的技巧,清代书家笪重光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由此可知其重要性。从怀素的自叙帖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出来。

侧锋

侧锋相对于正锋,也是运笔的一种方法。笔锋略偏侧行笔,产生了与中锋不同的质趣,不但可使线条变化多端,也容易产生方折刚健的笔势,笔势一出,则书法的精神跃然纸上。王羲之<丧乱帖>中能让人充分感受到这种侧锋之美。

行气

行气指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之间的映带关系以至于行与行的呼应关系,如相连的笔画可以感受到流畅贯串的意味,而不相连的笔画则透过笔断意连的方式,达到变化多端又一气呵成的效果。清代书家宋曹<书法约言>一书曾言 ﹕「勿往复收,乍断复连,承上生下,恋子顾母。」贴切地形容了书法作品中的行气关系。

笔断意连

笔断意连是形容书写时虽然不一定笔笔相连属,但仍须做到笔势连续不断,方法在于每一笔的结束都准备着下一笔的开始,熟能生巧之后,则不论断或连都能达到一气呵成的美感,在行草书的表现中最为显要,而楷书的点画之间亦不能忽略这种技法的重要。

润燥

润燥是描写书法作品中线条墨趣的美感要求,也可以解释成用墨的一种方法,使用焦浓的墨容易产生燥味,湿润或淡的墨易 产生润意,墨少而枯也是燥,墨多而浓也是润,只要燥润互参,相辅相成,必能创造隽永的神采。一般而言,书写楷书、隶书、篆书时较注重厚重古朴的意趣,用墨较浓,而行草书为求流畅笔意,用墨较淡,其中奥妙自是燥润的一种实践。

计白当黑

计白当黑这是指字的结构或整篇的布局都要留意疏密虚实,使造形充满变化。因为书法主要用黑墨写在素白的宣纸上,其让视觉感动的要素十分单纯,因此在书写时要同时留意空白处的对应关系,自然可产生微妙的空间变化,以达到耐人寻味的境界。清代书家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即是这个道理。

方笔

方笔使用侧锋让起笔、转折或收笔处呈现方角的形体,是书法用笔方法的一种。方笔的应用,使字势有折刚之气而不至过于柔靡,在楷书、行书、隶书的应用中十分重要。诸多书体中,魏碑的写法使用方笔的情况最为普遍,可诠释魏碑中镌刻的特殊意趣及质朴的美感。

圆笔

圆笔是书法中用笔方法的一种。逆入或回笔使笔画头尾产生圆劲的效果。另外,曲线使转,使造形产生圆转意味,也可说是圆笔的一种应用。主要目的是希望作品达到丰润婉转或含蓄内敛的效果。篆书、草书应用圆笔的情况至为普遍。然而大多书家为了豊富线条的表现意象,皆采取方圆兼用的技法,或寓圆于方,或寓方于圆,以期避免板滞单调的缺点。南宋书论家姜夔<续书谱>中称﹕「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就是这个道理。

疾涩

是形容笔势的专用语。「疾」是快速流畅又洒脱劲挺的象征,而「涩」是凝注浑重的效果,两者为相对又相成的概念,因为优秀的书法艺术须要各种相对的笔法掺合,以达到变化之妙,而各类相异的技法又须巧妙地统合一气,才不致于散乱。「疾」与「涩」不能单纯以「快」与「慢」视之,清代书论家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提到﹔「古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可见书写时除了速度有快慢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还得配合提按时的压力变化,甚至用笔角度所造成的阻力关系,才能充分掌握疾涩的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