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平衡,抓住良性循环,学会整体歌唱 (3)

 江山携手 2017-01-02

.打开喉咙与声音集中

字面上看“打开”与“集中”,好象是完全对立的、矛盾的,两者同时做到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只要我们弄清了“打开”与“集中”的具体内容,也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会被这矛盾着的名词术语所困惑。

打开喉咙”:指的是歌唱的喉咙腔体打开,这是科学发声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在歌唱时只有不断打开喉咙,喉结才能稳定在低位置上,反之,要让喉结稳定在低位置上全凭打开喉咙的动作贯穿于歌唱的始终。所以“打开喉咙”是指共鸣腔体打开,人们的共鸣腔体唯有吞咽食物的口咽腔才受大脑指挥而开与合。其他的如头腔、胸腔都是固定的,不受意志转移,所以要打开共鸣腔体,形成声音的通道,关键是要主动张开口咽腔(俗称喉咙),只有口咽腔主动向四面八方立体张开了,连同上方的鼻咽腔(头腔)下方的喉咽腔(胸腔)都能张开并形成一条垂直的声音通道,人就变成了乐器,发出的声音才是乐音。

集中”:是指发出的声音有亮心、有金属感,这种“亮心”与“金属感”是指气息通过声带后,全部都转化成声音。声音呈下宽(保持喉咽张开,喉结稳定在低位置上)上尖的宝塔形或倒漏斗形进入鼻咽管口上头腔,如果下宽上也宽,一大桶上头,就叫不集中。“打开”与“集中”好似两个完全矛盾的概念,实际上是在发声时一个统一的整体:“打开”是腔体、管道向四周扩张,“集中”是管道内喉结中的左右两片声带向中间滚动式的靠拢,挡住气息发出干净、明亮、有金属感的声音。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只是各行其事,在发声过程中分工不同而已。

(我曾经亲自听过一位声乐老师在辅导一位业余歌手唱歌,这个业余歌手是唱美声歌曲,喉咙大,声音虚,喘气声大,声音不集中,没有亮心音。她们的对话如下:

×老师: “你不能张开多大的喉咙,就唱多大的声音。”

余歌手(不解): “不唱这么大,那打开这么大干什么?”

×老师(进一步举例解释): “你看一棵树这么粗(用手比划),年轮虽多,可树‘心’只一点,我们要把声音唱在树心上!”

我想,这个例子不错,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具体办法,太抽象。看见树心,只有视觉概念。声乐是听觉艺术,最好用带着声音的例子启发。

如果改用模仿体育老师喊操时的口令声,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改变声音,因为任何体育老师喊一二一时,都是张开喉咙喊,且声音明亮集中且有弹性,特别是当学生队伍已跑到操场对面,离老师距离较远时,所喊一二一的口令声,一定是喉咙张开,嘴皮、下巴放松,感觉声音来自喉头下方,又明亮集中。若放在音高上喊一二一,就是很好的跳音唱法。这种声音有三个点:发声点低,咬上小腹的着力点,通过声带与气息的对抗,声音形成喷射状的声音柱,直奔头腔入口点,即悬雍垂(小舌子)后上方口咽腔与鼻咽腔的交接处(即鼻咽管口),歌唱发声时,这三个点在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工作,缺一不可,三个点连成的一条线,就是那位老师说的“树心”。在打开、拉长管道的前提下,声音干干净净的唱在这条垂直线上就叫集中,所以说“打开”与“集中”是歌唱活动中分工不同的两码事,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紧张与放松

歌唱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艺术、一种运动形式,是运动,就必然有紧张与放松的配合。在歌唱运动中,如果紧张与放松的部位配合不当,甚至颠倒、错位,以及紧张与放松的程度不合理,都是发声毛病的原因。在初学声乐过程中,部分老师很忌讳“紧”,一再要求“放松”,有的老师为了放松还用手指着自己的喉头说:“歌唱没有什么巧,就是不用喉头唱”。这些说法太模糊、片面,欠准确,难道还可以用别的器官代替喉头唱?!声带长在喉头里,当然得喉头唱,关键是怎样运用喉头科学的、省力的唱,不费嗓子的唱,要达到这些目的,就要正确处理紧张与放松这对矛盾。关于唱歌时紧张与放松的部位和程度问题,沈湘老师曾说过“唱歌就象运动员搞运动一样,他身上的肌肉该放松的放松,该积极的积极……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例如我们用右手推铅球时,右手要积极,加上身上的那股劲儿给足去推,其左手要放松配合。违背了这个原则就没有掌握推铅球的要领,成绩就不好,歌唱也一样,该哪儿松就松,该哪儿紧就紧。关于“紧”与“松”的程度,慨括的说,应该是健康的紧张与健康的放松,不能病态的紧与松,这就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认真把握好这个“度”。关于“紧”与“松”的部位,大约涉及如下:

1.  身体站姿的紧与松

若把人分成上下两截的话:上半身放松,下半身紧。若把人分成前后两边的话,则前半边放松,后半边紧:

A.上半身松:

要松,松得就象不是在歌唱一样。不要为吸气与发声(呼气)翻江倒海似的大起大落。发声方法正确时,上胸微起,换气还原,仅微弱起伏,基本是平静的。

双臂要松,可以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

B.下半身紧:

双腿紧而有力,脚尖有抠地的感觉,唱时发声支点的力与腿劲、脚尖的劲拧成一股力,顺着地心吸引力一道往下引导。

C.身体前半边松:

前半边面对观众演唱,前胸、面部必须放松,才能表情自如。

D.身体后半边紧:

颈椎、背脊、腰椎三道弯弯紧绷、挺直,就象一堵推不倒的墙。

做到以上的松与紧的要求时,站姿就象整装站岗的哨兵,随时都可以机警、灵活地应对来自各方的紧急情况。

2.  发声诸器官的紧与松

A.喉头

正确摆正喉头的紧与松,是歌唱好坏的关键:喉头放松是指发声时,喉头周边的肌肉放松,不抵阻、冲撞喉头的正常工作。喉头里面的声带必须紧绷,声带挡气发声才坚定,声音才集中、明亮、有金属感。如大街上流动摊担的叫卖声、婴幼儿的啼哭声,都是喉头周边松,声带紧绷。如果声带松散、拉不紧,就不能完成歌唱。例如:电视连续剧《我爱我家》中,退休老干部的饰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文兴宇老师抓住了老年人声带松懈的特点,所塑造的那种颤抖、不连贯、不坚定的声音效果,把一个老态龙钟、人老先老声带的剧中角色演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典型的声带病态、老态的松散,我们自然就不可以这样歌唱,不妨学学叫卖声。

B.口腔:

口腔包括外嘴、内嘴(喉咙)和舌头。

外嘴:上、下嘴唇皮要松,松到唱时可用手指推得动,但不能过分松到象中风患者说不清的病态松。

内嘴(喉咙):软颚、咽壁以及软颚两边向下延伸下垂的两对弓形门,始终要紧绷、张开,可确保喉结下放和声道畅通。关于紧绷的程度,可感觉喉咽积极兴奋既可,如果撑喉、压喉,就叫病态紧。

舌头:舌头是个最任性的器官,一定要松到唱时舌面有直沟,舌面有直沟才能保证口腔的共鸣。舌头越紧越拱起,口腔没有空间,造成口腔张不开,咬字不灵活,声区不通。

C.下巴:整块下颚骨、前端的下巴要松,松到活动、换字时无重量,后端的腮帮骨与颌关节连接处要坚定的张开,不能犹豫,这是打开喉咙的一个总开关。如果歌唱时前后松紧关系颠倒、错位:下巴拉得太长,有重量又紧,颌关节张不开,喉咙就挤卡,舌头也会顽固地拱起,阻塞声道口,造成声道不通,不利歌唱。

以上诸器官都是唱字时咬声母的器官,声母在哪,哪儿的器官就要适度放松,这样咽部张开才有保证,咬字就灵而清晰。

D.呼吸肌肉群:歌唱时呼吸肌肉群会活动,有活动就会有紧与松的配合,正确发声时,应该是:唱时腰肌、腹肌紧绷、膨胀,这是因为发声时声带与气息对抗、挤压,腰肌、腹肌自动膨胀而紧绷。换气、吸气时,由于对抗力的撤除,腰肌、腹肌自动放松而还原。如果你唱前特地大吸气,让肌肉群膨胀、紧绷、硬梆梆,到唱时又不敢用嗓而漏气,呼吸肌肉群一定是松散无力,这就是唱与吸两者之间的紧与松在时间上错位、颠倒,歌唱的力度、亮度就大打折扣。其必然结果是换气困难,这种情况多在初学美声和对美声唱法理解有误的教与学中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