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 |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INIGLOO 2017-01-03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

以及俗气成正比。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

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

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

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

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如果生是梦、死是醒,

那麼我把自己看成是——

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

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叔本华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 (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他最初被迫选择经商以继承父业,在父亲死后他才得以进入大学。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但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并在1811年于柏林学习一段时间。在那里他对费希特和施莱艾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得了博士学位。歌德对此文非常赞赏,同时发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倾向,告诫说:如果你爱自己的价值,那就给世界更多的价值吧。他称柏拉图为神明般的,康德为奇迹般的,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但不赞同后来费希特黑格尔代表的思辨哲学

 

1814年—1819年间,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只能凄凉地离开柏林大学,这也正印证了自己的观点——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

 

1833年在大学里受挫之后,他移居法兰克福,并在那儿度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

 

1860年,9月21日,他起床洗完冷水浴之后,像往常一样独自坐着吃早餐,一切都是好好的,一小时之后,当管家再次进来时,发现他已经依靠在沙发的一角,永远的睡着了。



自制是自身力量的体现

|不要犯难以纠正的错误

如果一位教师不是去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也不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竭尽全力把灌输现成的思想作为己任,那么他会发现,虽然自己耗费了大量心血,但是学生却越来越不领情,对思想的领悟越来越迟钝。而学生会发现,成年之后,他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纠正由于错误地使用一般观念而造成的错误人生观,悲剧的是这些错误还很难彻底根除。不要犯难以纠正的错误,尤其是在起航的时候。——《论教育》

 

|自制是自身力量的体现

塞涅卡说,服从理智就是使万物从属于你。

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东西有太多太多,它们总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无论是工作要务还是生活琐事,人始终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置身于事外,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最大的不幸。

自制就是自身力量的体现,当面对灾害、遭受不幸,能使我们摆脱困境的是理智。理智地通过自制而防御强制,这就是明智之举。——《论了解自我》

 

|宽容是本性的必然结果

宽以待人是一种能力,它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而习得。这种能力可以有力地阻止我们做出放肆的行为、说出不羁的言语,从而使我们在和人交往时不至于因为性格差异等不可调和的因素而产生难以化解的矛盾。

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乱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往往都解释成宽容二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论了解他人》

 

|人生的智慧就在于于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中寻找平衡

生活中有这样的两种人,一种人沉迷于享受现在,无忧无虑,另一种人沉迷于对未来的恐惧和担忧,谨小慎微。甚至有的人身上兼具了这两种“品质”——一边摸着享受今天的脉搏,一边盯着明天的无限未知。

很少有人能够把当下和将来平衡,在两者中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尺度。不要对眼下发生的事情不耐烦,不要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不相信,顺其自然,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你都能获得幸福。——《人生的智慧》

 

|承受孤独才能体会独处的绝妙

孤独、安宁和幸福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孤独是安宁的前提,安宁是幸福的本质。现代人要学习如何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的源泉。孤独者往往不受人注视,就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被人忽略一样,而受人注意的东西往往缺乏价值。只有当你学会依靠自己,从万事万物中感受到自己的时候,才会明白享受孤独是一种多么玄妙的感觉。——《人生的智慧》

 

|反驳其实是荒诞的存在

有的人把反驳当做条件反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理智的。不要试图让别人相信他谈话中的错误,不要试图让别人对他相信的事情产生怀疑,无论你有多么的善意,无论别人的错误有多么的可笑与荒诞不经,你一旦说出来那就是冒犯。尝试去耐心地倾听,而不是迫切地打断,你只需知道对方和你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那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这并不存在对错。得罪他人不是你的目的,无论你的出发点是否是善意的。——《论了解他人》

 

|周遭的一切都可以是获取知识的补充

不要为现实中碰到的某些特别粗俗愚昧或者让你难以忍受的人而感到烦恼或痛苦。这不仅不值得,甚至有可能是你在浪费上天给你的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什么?尝试研究未曾接触过的一种性格。将它当做一种罕见的矿石,将自己当做一位矿物学家,你要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要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理解的结果就是你又在一面交流的围墙上开启了一扇门。——《论了解他人》


|最虚伪的傲慢是民族的傲慢

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和千百万同胞共享同一份资本,才会把一个民族当做自己最后的依靠,并为之骄傲。

这种有着莫名其妙自豪感的人并不少见,走在大街上往往俯拾即是。这种人因为找不到自己值得骄傲的资本,又被虚荣蒙蔽双眼,他们宁愿看不到自身民族的缺点和不足,也不愿睁开双眼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

你可以为自己的民族自豪,但不要把它作为全部的精神支柱与骄傲的资本,否则只会让你显得愈发孤单与愚蠢。——《论天才》



【注】:

本部分节选自《叔本华心灵咒语:请优雅地拥抱这个苦难的世界》

译者:于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