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信仰中独立前行

 昵称25382711 2017-01-03
看电影,内心很少会持续翻腾不已,《血战钢锯岭》“燃”的并非视觉,而是伟大的电影精神。作为梅尔吉布森十年磨一剑的心血大作,无论立意还是硬件,足以由内而外地震撼你我。残垣断壁中血肉横飞、烈焰焚身、近身爆炸……这些看似非后期处理难以企及的画面,本片断然采用零CG特效,全实景视觉呈现,疯狂的梅尔吉布森用“真实”反思了惨烈的战争,探讨了信仰的力量,造就了电影史上的又一经典。目前《钢锯岭》评分已进入IMDb影史排名前30位,也基本锁定了2016年笔者个人观影的年度最佳,难言奥斯卡夺魁,至少颇有提名领跑之姿势。
一度认为信仰与独立意志之间存在着一种牵丝扳藤的悖论,李安的《比利·林恩》通过美利坚那片所谓的“自由之地”解构了这种社会悖论,而直到12月8日夜里看到《钢锯岭》,直到看到暮年的戴斯蒙德·道斯出现在银幕上,笔者对关于“信仰和独立意志”的命题方有了更为辩证的理解。
经历过一战的血雨腥风,二战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大致出现了两种走向,一种是如戴斯蒙德父亲一般亲历战争残酷的厌战人士,一种是意识到“战争是为了和平”的爱国志士,如因不能参军而上吊自杀的两名同乡。戴斯蒙德坚持不碰枪,不杀戮,在时代面前做出了取舍,守住了信仰,又保持了意志的独立。冲绳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战,堪称最残酷的人间炼狱,面对易守难攻的钢锯岭,更是美军难以完成的任务。历史上,攻打钢锯岭之前戴斯蒙德曾经被一名日兵瞄准,而这名日兵却匪夷所思地始终没有开枪;后来又来到钢锯岭这个“没有人能活下来”的鬼地方,第一次攻崖伤亡惨重,戴斯蒙德留在崖上赤手空拳一连救出几十名伤兵;第二次攻崖之前,戴斯蒙德为战士们做了祷告,这一次直到天黑无一人伤亡。发生在这个虔诚基督徒身上的一切,仿佛真的出现了关于信仰的神迹。
面对战争与和平这个终极课题,戴斯蒙德做出的选择异于常人,却极其的纯粹。“不杀戮”是完全个人化的行为,他无法推己及人,更不能推己及人。违抗军令不碰枪的戴斯蒙德被免于起诉,仅仅是缘于其父亲的特殊关系,这个世界容纳个人信仰的存在,却不能纵许所有信仰的行为。这不是一个共性的世界,人们的信仰尚未达到单一而和谐的频率,甚者尚有诸多缺乏通识的国家,这个时代呈现的仍然只能是一个理性而有秩序的社会。所以戴斯蒙德没有反对他人杀戮,没有仇视杀人之人,他的做为仅仅缘于生而为人最原始的善良,这种纯粹的信念不断催发着内心最纯粹的声
音——救人。当戴斯蒙德舍生忘死地一次次扛起受伤的兄弟,此刻镜头之外的泪目映衬着在信仰中生发的独立意志,孑然,伟大,坚不可摧。如果人有信仰,那就是最真实的自己,这种真实让人更容易看清自己,独立于纯粹之中,给人以源源不断的幸福或力量。用信仰保护自己不沦为社会机器,顺应时代又不被时代淹没,信仰与独立意志的辩证关系在戴斯蒙德身上淋漓而显。
淡化一切杂念,坚守一个信念,于信仰中独立而行,或是信仰的最高境界。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出乎内心,不由想起杨德昌导演的《麻将》,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麻将才玩得转,大部分人输,小部分人赢,然后重新洗牌,风水再转。如果人人都去追寻真正的内心,社会便不会显得如此残忍。放之《钢锯岭》,如果人类尽然坚守着发乎内心的善良,那么战争早已销声于天下。冲绳岛战役最后关头,日军困兽犹斗,誓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末日之际,日军将领集体剖腹自杀,独观其信仰,同样可敬。若无信仰之力,法西斯何以生发挑战世界的勇气?然而,日军的信仰和戴斯蒙德的信仰对立而生,理想差之千里,相同的只有促使身体前进的动力。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规则趋之若鹜,难免遮了眼睛,埋没良知,战争或纷扰也便蔚然成风。弥足珍贵的不是信仰,而是在信仰中坚持真我,我们何其幸运通过《钢锯岭》认识了戴斯蒙德,认识了最本真而强大的信仰。
戴斯蒙德的故事与武化精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武化是不动之戈,武化精神更多存在于意志中,而非兵器上。心存信仰之人天下莫敌,却有狭隘之人粗浅地认为善良的人必然偏于弱势,这便是社会机器运作之时所催生的无稽之谈,于此不谈也罢。
一个传奇的故事,一部极致的电影,用个人信仰的光辉一瞬,普照整个世界一往无前。感谢梅尔吉布森咫尺万里的电影精神,熏陶渐染,受益匪浅。把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是人与上帝对话的唯一方式,也是生命之意义所在。于受难时坚定信念,于信仰中独立前行,当无法阻止一切的时候,还可以尽毕生之力去拯救一切。
Seth 2016.12.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