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补佳品“鹿尾巴”

 一葉一如来 2017-01-03

鹿尾巴是鹿科动物的尾部,汇集鹿的阴血精华。它含丰富的蛋白质、胶质乳磷酸钙、维他命B12、C、D、E、锌及镁等矿物质。具有壮腰益肾,益精补虚,增强体力,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治疗风湿病有显著的疗效,可治疗贫血、体液失调、肾脏病、男女腰痛、阳痿等症,用以炖汤四季皆可饮用(秋冬时令更佳),是良好的全身性强壮补品。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尾巴,将鹿尾由尾椎骨处割下,挂起阴干;或将割下的带毛鹿尾,入水中浸润,取出,除去根部残肉、油脂,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用线穿挂通风处阴干,后置干燥处,宜多翻晒。商品,前者称'带毛鹿尾';后者称'不带毛鹿尾'。

【性状】性状鉴别

(1)马鹿尾呈钝圆形似猪舌状。雌鹿尾体形粗短,尾头较钝圆;雄鹿尾体形较细长,尾头较尖。毛马鹿尾长15-500px,基部稍扁宽,割断面不平整,背面有棕黄色长毛,杂夹少许由毛;腹面为淡黄色短毛,具尾骨。光马鹿尾较短,长13-375px,基部稍扁宽,割断面通常缝合,边缘肥厚,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表面紫红色呈紫黑色,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间有纵沟。质坚硬,断面肉厚。气微,味咸。

(2)梅花鹿尾较马鹿尾狭长而薄小。带毛者多数具有背线延续的黑线,黑线逐渐变宽至3.5-112.5px;尾的边缘有白色长毛;腹面育稀疏的白毛,露肤。少数鹿尾不具黑线。不带毛者稍短。基部略扁宽,割断面缝合,尾尖略向下弯,呈紫红色或紫黑色,表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具纵向皱沟。质坚硬,气腥,味咸。

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以身干,无霉烂腐臭、无虫蛀者为合格;以肥短粗壮者为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或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以及内蒙古等地;

目前广东所用鹿尾巴大多数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进口的。

【备注】

四川所产的带毛鹿尾,为鹿科动物白鹿的尾部。长7~10厘米,呈长椭圆形或长三角形。背面毛密,呈青黑色,腹面毛稀疏,为灰白色,基部有残留的尾椎骨和皮肉。

【炮制】洗净,切片,焙干。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气。主肾虚遗精;腰脊疼痛;头昏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10-25克);或入丸剂。

【注意】阳盛有热者忌服。

【贮藏】于冰箱10以下密封存放。

【食谱精选】

1、淮杞炖鹿尾

用料:鹿尾30克切片,瘦肉250克,淮山10克,杞子5克,当归头5克,陈皮半块。

制法:瘦肉切成细块、水飞;将淮山浸泡半小时、洗干净,陈皮浸软洗净。将鹿尾、杞子、当归头片洗净与淮山、陈皮、瘦肉一起放入炖盅内,炖约3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具暖腰膝,益肾精之功。

2、壮腰鹿尾汤

用料:鹿尾25克切片,瘦肉250克,肉苁蓉10克,巴戟5克,牛膝10克,杜仲5克。

制法:先将杜仲、肉苁蓉、巴戟、牛膝洗净煲水,再把鹿尾及瘦肉、水放入炖盅内,加盖隔水炖四至五小时。

功效:具补肾阳,强筋骨,壮腰膝之功。


3、鹿尾补肾酒

用料:鹿尾2条(约100克)、人参50克、鹿茸50克、海马50克。海龙2条、蛤蚧1对、杜仲50克、天麻100克、田七100克、桂圆肉100克、杞子100克、熟地100克、淮牛膝100克、50度米酒5000克。

制法:海马、海龙、杜仲、天麻、田七、桂圆肉、杞子、熟地、牛膝等洗净晒干;入瓶浸制前将鹿尾用酒洗干净,蛤蚧去头、爪、擦去鳞片;将全部配料放入酒瓶内密封,浸泡四十天后即可饮用。(注意:每一次1小杯,不可过量。)

功效:补肾阳、益肾精、旺血行气、强筋壮骨。

【温馨提示】

近日,发现市场有掺假的鹿尾巴,形状异常圆鼓,切开里面发现塞有可分离的骨头或其它肉等,以达到增重目的,以低价吸引市民。提醒广大市民要仔细辨认,最好到大型品牌连锁药店(如东莞国药)购买。

东莞国药龙生堂各店均有各种规格以及新鲜的鹿尾巴销售,欢迎广大市民亲临体验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