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身博士》——“我”杀死了“我”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7-01-03


《化身博士》原是英国著名作家史蒂文森笔下的一本科幻小说,讲述了著名仁医杰奇尔发明一种可以令人人格分裂的药物,喝下后会诱发身体里的魔鬼做尽坏事,喝过解药后方可回复如初,最终善人杰奇尔因为自己化为恶人海德后恶贯满盈不堪内疚自杀而亡。本故事从1911年开始就被拍成电影,多年来被拍成数个版本,以1931年的版本最为有名,由此开启了好莱坞双重人格的模式,甚至故事中的两个主角“Jekyll and Hyde”也变成了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



医生杰奇尔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品德性情上都获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但因为闲暇时为穷人看病和做科研忽略了女友,准岳父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带准女婿去看艳舞,试图打破他纯洁的天性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天真的杰奇尔在艳女的引诱下感受到了体内邪恶的本能,仓惶逃走。于是他决定发明一种药,让他可以彻底释放天性,为善时人人称赞、为恶时不负为人。



影片的主题除了善与恶的天性是否可以共存的探讨之外,也在侧面思考了以物质为基础的科学能否改变以精神为基础的灵魂。多少历史留名之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不被发现,你就可以非黑即白”:古有朱熹念叨着“存天理灭人欲”遂被挖出通奸秘史;今有“最美警察”被情妇怒爆马赛克照;虚中《天龙八部》一代高僧日夜相对却能二十四年不认亲子;实里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因生活作风和经济问题被查历经七年未能出果。纯粹的灰并非就比不上纯粹的吸引人,现今能随性周旋于善恶之间又能保证多数人利益已然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善与恶并非不可共存,只是人之所以傲于万物之上正是秉承了“律己、救世”这一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放任本能肆意妄为才被称之为人。人间尚且处于天堂与地狱之间,道德也不可能纯粹明辨分清,且看在欲望和本能面前如何决断才会不失大义而已。



一个身体里的多重人格究竟各自独立为主还是整体合一才是一个完整的灵魂?Jekylle究竟是被另一面的自己所杀还是被另一个分裂的灵魂灭口?这究竟是善与恶的斗争还是手脚相残的折磨?是精神上高洁的“我”杀死了屈服身体本能邪恶的“我”,还是一个灵魂找不到与社会道德同存良药而被逼疯?谜团层峦叠嶂,难怪人格分裂开创的精神折磨题材经久不衰。


以药物迷惑人的心性,用来欢好的自然备受全球人民推崇,吐真剂等高大上药物只有军方敢悄悄使用,致人发疯的毒物也不少,可唯独喝下去可唤醒身体里另一人格的药物第一次见,毕竟这种药间接等于重塑了一个灵魂,已经半只脚跨进了上帝的领域。人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改变志向、趣味、观念,但这种改变皆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用药物控制两种人格的互换实在算得上是科幻界的壮举,也难怪电影诞生之日起人们便迫不及待的把这个长着上帝之手却迷失在恶魔耳语中的迷途医生的故事搬上荧幕。



1920年的特效让医生瞬间从眉清目秀的仁医变成贼眉鼠眼的恶徒也着实令人赞叹,人说“相由心生”,一颗纯粹善良的心和纯粹恶念的心将同一个的面貌变化之大是本片最恐怖的地方。当医生杰奇尔抵抗不住心底的恶念无需药物也自行输给了恶人格海德后,顿觉灵魂的脆弱当真经不起考验。屈从于本能的医生深受良知的煎熬而自杀,但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依然可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